【全国劳动模范】28年坚守,追求不差毫厘的匠心

文章来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14

走进人民大会堂,张新停三次落泪。

当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在眼前;当国歌奏响,全体起立;当听到“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张新停泪流满面,“那种感觉真是……不敢想,被国家和人民肯定,一切付出都值得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仍然激动万分。

张新停是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的钳工高级技师,他的工作就是制作测量工具,用来检测弹药生产过程中各个零部件的精度。

从“陕西首席技师”到“全国技术能手”,从省市劳模到全国劳模……今年48岁的张新停,在钳工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8年,他几十年如一日,用质朴、严谨和坚守,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钻研、打拼、精益求精。

张新停

从毛躁到精益求精

--给自己定标准,只为无限接近心中的完美

对他人和蔼,对自己严苛,是张新停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1992年,20岁的张新停进入工厂跟着师傅学习钳工技术。“那会儿师傅让改量具,改后误差仅为0.01毫米,但师傅不满意,把我训了一顿。”师傅对于工作的精益求精,对于误差的零容忍,让张新停深受震撼。

1995年,张新停首次参加单位举行的技能比武,他曾志在必得,但最终却只得了一个纪念奖。这次“失利”让张新停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此刻苦练习,不断给自己提要求、加砝码。经过日积月累的反复练习,张新停的技艺日臻成熟。

“有次我们小组接到一个难度大、时间紧的活,工件加工精度要求达到千分之三毫米。那会儿师傅不在,我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找资料、磨刀具,反复调试……在钳工台前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张新停终于高标准地完成了任务。

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有句行话:“车工怕车杆,钳工怕打眼,刨工怕刨板”。这句话真实地反映出钳工打孔的难度,由于钻头杆较细易变形,打孔时若掌握不好力度,就容易超差。

“我们的工品,耐磨性和密度都很高,而且成本也大。如果操作钻床达不到精度标准,就会费时费力费成本。”为了节约成本和掌握手感把握精度,张新停开始尝试在鸡蛋上打孔。

从最初的一碰就碎,到后来能用转速每秒2000多转的钻头破壳钻孔止于蛋膜,张新停不记得练习了多少个日夜,钻费了多少颗鸡蛋。“鸡蛋钻孔膜不破”这个绝活,不仅解决了在普通钻床上给高硬度钨合金钻出0.4毫米的平底深孔这一技术难题,也成为了进入“张新停工作室”的必考项目。

夜以继日的练习,张新停的“手工活”越来越精湛,不到30岁他就成为技师,多次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技能大赛都满载而归。

“他每次参加完比赛,我都觉得他对自己要求更高了。”妻子王小会说。

时至今日,张新停眼里的计量单位没有毫米,只有千分之几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即便如今大部分手工已经被机械化和自动化所取代,但遇到高精度、复杂的零件加工,还是要靠张新停的这双手,去解决机器做不到的事。

“如果机器能干到千分之一二,我们就要干到万分之一二。”张新停说。

“为什么对自己要求这么严谨和苛刻?”

“我干活有个‘坏毛病’,总想把活干到极致。” 张新停说,必须一丝不苟,才能避免出错。极小的出入,都会导致产品在靶试过程中出现事故。

28年的工作生涯,张新停制作了近万件形状各异、精巧细致的测量工具,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莫过于用于测量弹药的合膛规。

“只要从合膛规中通过的弹药,就能适用于所有同类型的火炮。”张新停说,合膛规的尺寸若偏差,轻则影响命中率,重则可能炸膛造成伤亡。

长期以来,合膛规的精度一直是厂里的攻坚项目,为了攻克该难题,张新停带领团队做了许多尝试,不断提高加工精度。“我们都是用手工一点点进行研磨,再测量,再研磨……”张新停说,当时确实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但这反而激发了他的决心。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张新停凭着过硬的技术,带领团队,一遍遍的调试、装配,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攻克了合膛规装配加工中的一道道难题,该量具的“装配调整装配法”也被命名为“陕西省职工先进操作法”。

工作中的张新停

“传承”下去

--毫无保留传授本领 善良做人勤恳做事

“一个人技术再好,只能给企业贡献一部分力量,但若把大家都带起来了,影响力就大了。”说到“师带徒”传承精神,张新停如是说。

刚进入工厂时,张新停有师傅带着,现在,他也成为了许多人的师傅。“这个行业大有可为!”这是张新停对徒弟们说的最高频的一句话。

“师傅平时对我们特温柔,但只要关乎工作,他就变得很严厉,容不得一丝马虎。”在徒弟安会军眼里,张新停既是益友也是严师。除了佩服师傅高超的技艺外,他做人做事的品质更让小安由衷敬重。

“技术勤加练习,总会提高。但我师傅能够获得这么多荣誉,与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拼搏、严谨、厚道、热心的为人处世准则分不开。跟着师傅这么多年,我发现他一直没变,他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近几年,张新停带出了十几个徒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企业的顶梁柱。其中一名徒弟,在西北工业集团第一届、第二届技能大赛钳工组比武中,两次取得第一名,并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部级技能大赛。

与徒弟们的敬仰之情相比,在妻子王小会的眼里,对张新停更多的是心疼与体谅,“24日表彰会结束,25日一大早老张就去工作室了。”

张新停与王小会既是工友又是夫妻,结婚20多年了,热心和执着是他留给妻子最深的印象。谈起丈夫的荣誉,王小会表示,我俩是同行,特别能理解这一路走来丈夫的艰辛和不易。

“对张新停的未来有什么期许?”

“把活干好,能干多好就干多好。”王小会平静地说。

听到期许后,一旁的张新停眼眉含笑,与妻子对视后说:“如果说我是弹药的‘把关人’,那小会就是我的测量工具的‘把关人’。”

如何更好地“传帮带”?张新停也有自己的打算。

“创办工作室的初衷,就是为了攻关有难点、卡脖子的科研项目。现在工作室还肩负起了‘传帮带’的任务。”

作为劳模的张新停,不仅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同时还发挥榜样的力量,带领徒弟攻坚克难,自2013年创办工作室以来,共同为企业解决了60多项科研疑难杂症。

“他们看到我的坚持与获得,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清晰的规划。坚守岗位、干好自己的事。”

张新停的工作环境

坚守的力量

--在平凡的岗位工作,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在平凡的岗位上,精益求精的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是张新停创造不平凡成就的不竭动力。

“我们班44个钳工同学分到厂里,现在就我还在继续干这行。”张新停回忆道,“我就是很普通的一名工人,从最初参加公司内部比赛到后来参加全国比赛;从单位最年轻技师到大国工匠,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坚持,我认为坚持做好一件事,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这点很重要。”

“张新停工作室”的橱柜里,满满的陈列着他获得的奖项。作为为数不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高级技师,荣誉加身的张新停却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

“很多老师傅默默无闻的干事,从来不计较什么,但干出来的东西和人品很匹配,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您怎么理解和看待劳模精神?”

“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全心投入。其次要乐于奉献,这样才能带领大家一起成长。”张新停说:“虽然我被评为劳模,但我不会因此骄傲,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未来我仍要不断学习、磨练、创新。”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身处平凡岗位的张新停,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勤奋刻苦的钻研,创造了不平凡的成就,诠释了坚守的力量。

“我的工作是非常普通的。”在与张新停的交流中,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责任编辑:家正】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