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亚洲最大火炮及身管制造企业--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提及王士良的大名,可谓人人皆知。王士良,2003年6月参加工作,现为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防务事业部604车间数控车二班班长,中国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他凭借忘我的工作热情、精湛的技能水平、执着的工作态度,其本人多次在各类数控车工技能大赛中勇夺桂冠,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团中央“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五四奖章、兵器大工匠等荣誉和称号,成为了北重青年人的榜样、共产党员的先锋和新时代劳动者的楷模。
立志:从“门外汉”到“大专家”
从一线工人走来的王士良,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2003年10月,刚进厂不久的王士良就被安排操作车间新引进的数控车上。面对新式“武器”,在没有师傳教、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王士良没有退缩,白天上手一点点演练,晚上查找资料,学习程序代码,针对不懂的问题,向技术人员请教,就这样一步步摸索实践,最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成功驾驭了这个数控加工机床。为了更好地发挥数控机床应有的效能,代替普通设备,高效率、高质量的加工更多地产品,王士良让出差的同事在北京图书大厦购买了《数控加工原理》《数控加工工艺前沿研究》等专业书籍深入钻研。书读的多了,懂得就多了,对于数控加工设备操作也就更为娴熟了。在生产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数控加工和编程经验,并总结了数控加工“五步法”,成了指导工作的“宝典”。
突破:从“跟着走”到“领路人”
如何进一步提高装备制造业水平,让“中国智造”走在世界前列,这是王士良的“大梦想”。近年来,实战化的要求给新型装备带来了很高要求,也给不少零部件精密制造带来了更大难度。“小有名气”后,他精湛的数控加工技术,使得公司许多关重件都由他来承担。
2016年,车间实施精益生产,以数控车代替钳工,成为试点工序,车间将“破冰之旅”的重任交给了王士良。王士良依托“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这一平台,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潜心研究,通过使用柔性快换夹头,实现了在数控车上完成铝件和小规格螺纹的加工,大大提高了这些零件的加工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过去在钳工工序需要一两周完成的工作量减少到只需要一两天。2019年,在某科研产品关重件的加工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工艺难点,致使某关重件“难产”近一个月。年底生产任务后墙不倒,时间节点迫在眉睫,怎么办?王士良自告奋勇扛起了这个重任,他把床铺搬到了车间,经过近36小时的摸索和试验,大胆提出了在数控车刀台上安装自制钻冒的想法,通过重新编制程序,重新刃磨刀具角度,改变切削进给量,终于加工出满意的产品,使后续的产品大大节省了时间。
近年来,王士良带领团队先后完成防务产品立项任务8项,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达82项,其中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已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项,已受理;总结、提炼特色操作法5项;撰写共发表论文达8篇,其中《数分析控机床深孔加工技术论述》在《科学导报》获得一等奖。王士良还先后解决了薄壁零件加工自磨刀具提速等10余项重大难题,累计为企业节创价值1亿多元,成为了工厂名副其实的攻坚克难“急先锋”和闯关夺隘“领路人”。
奉献:从“小徒弟”到“好师傅”
作为兵器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在不断提高自己数控技术和数控编程技能的同时,王士良不仅自己带头干,而且带领、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干。他把所学到所掌握的各项专业技能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员及周围的同事,以“小课堂”“微考试”“岗位练兵”等方式,用心辅导生产线青年员工和技术骨干,使学员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编程的精髓,较快地完成生产任务。王士良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举办了12期技能培训班、12场高技能人才技艺现场演示会,向工友们传授高超技艺和绝技绝活,使430多名技能人才受益。他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坚持每月为包头北方安全防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技艺传授2次。他的工作室2016年8月入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技能人才团队,直接培养的40多名技能员工,现都已经成为企业生产骨干,多名成员成为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其中,团队成员赵跃军2018年11月获得第八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数控车工竞赛项目职工组”第一名,获得“全区技术能手”称号,荣获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团队成员邵青2018年8月获得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数控加工中心(四轴)操作工职工技能比赛中第一名。
对徒弟们毫无保留,对国家和困难群众更是倾其所有。2020年2月,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带头第一时间捐款5000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献出爱心、传递温暖、贡献力量,彰显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让劳模精神的旗帜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战场高高飘扬。
王士良是一个永远追求完美的人,“只要是工作,就要干好”。努力工作、奉献、感恩,17年的坚守,点点滴滴地诠释着一名最普通兵工人的忠诚与奉献,王士良用对国防事业的执着追求,鼓舞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军工事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