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岭之南,一群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常年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耕耘着矿山环保事业,维护着层峦叠翠的自然生态,打造了建设绿色矿山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昆明有色院尾矿主任工程师蓝蓉是这个群体的杰出代表。
执着坚守
蓝蓉现任国家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应急管理部第五届专家组成员、昆明理工大学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外聘导师、云南省尾矿行业技术带头人等职务。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在一线从事尾矿设施及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设计工作。她始终坚持任务面前不推辞、困难面前不低头、问题面前勤钻研、成绩面前不自傲,每项设计都恪尽职守,力求创新创效尽善尽美。
30年来,蓝蓉参加了90余项不同选矿尾矿、冶炼废渣等工业固废的安全堆存及处置设施工程设计工作、15项浆体输送工程设计,担任了多个大型及工艺复杂工程项目的总设计师,设计完成的项目获国务院优质投资项目奖1项、省部级优秀工程咨询设计奖12项、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1项。
无言耕耘
蓝蓉在尾矿设施设计工作中,靠着孜孜不倦的勤学、日积月累的沉淀和学以致用的实践,成为行业“领军人”。
她始终坚持边设计、边学习、边提高、边实践的工作方法,注重将先进的设计理念、理论及创新创效技术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及时运用到各种筑坝材料的坝型设计、不同特性尾矿堆坝方式设计及排渗防渗措施等具体方案中,使方案的含金量越来越高。
西南地区地形多陡峭,库区山高坡陡沟底狭隘,施工开挖量大,水土流失严重。蓝蓉在设计中主动联合国家相关重点实验室进行一系列水工模型实验,提出了“初期仅建设一条排洪系统、利用竖井盖板调节调洪高度、用调洪水深控制下泄流量”的创效技术方案,获得了业内的普遍认可,赢得了业主的信任和赞扬。
勇于进取
蓝蓉虽然已拥有诸多光环,但她不知疲倦、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性格始终没有变。
为解决细粒尾矿堵塞初期坝反滤层导致尾矿坝浸润线升高威胁坝体稳定的难题,她经过反复设计试验,探索出在反滤层中预埋纵横向排渗管的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排渗效果,且比传统排渗方式节约投资30%左右。这一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发明授权。
在主持编制我国第一个尾矿设施施工国标《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过程中,她勘察了40多座尾矿库,收集了近60万字的施工运行资料,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填补了原行业标准中设计施工方面的空缺。该国标颁布后,被非洲、亚洲及南美洲的许多国家参照使用。
为杜绝尾矿库重特大事故,蓝蓉在“高尾矿库溃坝灾害预警关键技术与溃后影响评价研究及其应用”可研项目中构建了预测模型,确立了综合评价体系,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东川汤丹尾矿库闭库设计中,蓝蓉制订了环境友好型的污染防治闭库方案,将废弃尾矿库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点和全国生态修复和矿山修复治理的示范亮点,被“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报道。
30余年的从业生涯中,蓝蓉发表论文及研究报告近40项,为同行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技术参考。她倾囊相授,将同事一批批带成了技术骨干。
蓝蓉和她的团队辗转于矿山的沟沟壑壑,踏遍有色冶金的尾矿库,研发设计的细黏粒高尾矿库灾害防控、复杂地形建库等国内领先技术,为绿色矿山建设和环保治理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蓝蓉依旧在打造绿色矿山工作中处处留下她最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