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搞测量很苦,可苦尽甘来,我这个人,记甜不记苦。”18年时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铁一局集团五公司精密测绘分公司高级技师白芝勇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而他也从一名普通测量工人,成长为建筑施工精密测量专家、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
白芝勇回忆,刚学测量时,每天下班后,他便把水准仪抱到办公室,用钢卷尺量地面、椅子、桌子形成的高差,然后用水准仪测。一次次地反复操作,直练到信手拈来准确无误……“像卖油翁一样,测量人必须动作精准,不能拖泥带水。”十几年精进钻研,白芝勇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
2012年,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开始修建,盾构机从始发井驶向接收井。此时,接收井钢环及外体已经建好,留给盾构机的操作误差限定在50毫米之内。
要让盾构机这个“庞然大物”按设定路线前进,运行参数必须精确。“任何一个小误差,都可能造成误差叠加,进而导致盾构机出洞时挤垮钢圈和洞门。”接到任务的白芝勇带队在现场勘察,最终决定“四管齐下”:GPS定位、洞内交叉导线网、陀螺定向、利用竖井位置添加GPS控制点。
另一次在云桂铁路石林隧道的测量中,测量队遇到一大挑战:弱光作业——测量效率低,数据误差大。白芝勇经过反复实验,一把能自己发光的新式水准尺出炉了!
“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户外防风篷”“一种改进的高速铁路CPⅢ标志”……多年来,白芝勇团队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先后完成9项发明专利及31个项目攻关。
看着一座座隧道顺利贯通、一条条公路按期通车,白芝勇说:“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文字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高 炳)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