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他呕心沥血,25年如一日奋战在火电机组控制优化研发和应用事业第一线;他带领的团队,不负重托成功研发出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核心控制策略,一举赶超国外先进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精品。中国电力科学进步一等奖,神华集团科学进步一等奖,国电集团科学进步二等奖,9项专利,11篇论文……一项项来之不易的荣誉,是他心血与汗水的结晶,是他乐于奉献与忘我工作的回馈。特别是这些成果来自于一个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他,就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工程中心副(总)经理陈峰。
创新攻坚勇攀高峰
自动化控制系统被业界喻为重大技术装备的“大脑”,是我国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领域。但这一领域的国产化之路,却充满艰辛。如何尽快实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既是困扰火电人的难题,也是国电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随着燃煤机组单机容量的迅速提高,亟需研发更高等级更高效率的循环流化床机组。在国家和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国家科技支撑项目“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究与工程示范”正式立项,陈峰带领的团队负责机组控制策略研究。
当时,全世界仅有一台46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投入运行,其详细的控制策略资料对外保密。业界普遍认为我国在研发同类型机组的控制策略方面难以望其项背,更难以实现新的突破。“我们一定要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更高等级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控制技术”,外界的一致看衰,并没有动摇陈峰的决心。
研发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为了解决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的控制难题,陈峰突破传统方法,吃透前沿理论,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反复推导、计算、仿真和优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即燃碳量平衡理论。根据该理论设计的自平衡协调控制系统,使机组实际变负荷速率达到1%Pe/min,动态过程主汽温偏差控制在±4℃内,静态偏差在±2℃内,汽温控制指标达到了常规燃煤超临界机组的最好水平。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必须要有突破。作为一个老同志,我要求自己必须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凭着这种坚毅的信仰和拼搏的精神,陈峰带领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实现了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动态过程的高精度控制,完成了对国外先进水平的弯道超车。正是有陈峰这样团队的不懈努力,我国通过自主创新、研发设计,终于实现了600MW等级大容量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国产化。
精益求精成就名品
了解陈峰的人都知道,他的办公电脑上,总是运行着系统仿真程序,“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验证,要多测试几次”陈峰总是这样回答大家的疑问。十几年来,陈峰进行的仿真测试已经接近万次,根据这些仿真结果的分析,他所设计的模糊变积分器、主汽压力滑变纯滞后预估器、主汽压力及负荷带通滤波器等优化模块,在实际工程运行中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陈工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追求完美”。与陈峰一同参与世界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国电泰州电厂控制系统调试的同事小安如是说。“有一次对2号机组锅炉炉膛安全保护控制机柜的现场检查中,他发现一块开关量输入卡件通道上有干扰源,虽然信号强度较弱,未达到限制值,但为保证机组安全,防止保护误动,他仍然坚持将连接此通道的电缆线拆除,并多次叮嘱电建单位进行核查,直到问题解决。”
为了保障研发工作顺利进行和设备良好运转,陈峰经常冒严寒、历酷暑,夜以继日拼搏在一线。这种精神既感染了团队,也深深打动了用户。据同事小胡介绍,在四川白马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项目工地,陈峰常常早上7点左右就来到集控室,直到半夜才摸黑走回5公里外的宿舍。“一个老同志都能做到这些,我们必须陪着”。在电厂运行人员的心目中,陈峰就是休戚与共的战友,他们主动与他讨论运行特性,提出改进建议,使机组控制策略不断优化完善,直到接近完美。“策略设计是否合适,我说了不算,只有运行人员的肯定才是最重要的!”陈峰心里始终有一杆秤。
薪火传承甘于奉献
在25年的工作历程中,陈峰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技术水平高、能力素质强的青年人才。针对团队人员流动性大、出差时间长的特点,他主动申请到现场进行一对一培训,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移动式培训系统。对新入职人员,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技术原理及注意事项,帮助他们迅速掌握要领。从黑龙江双鸭山到山西太原,从福建泉州到四川白马,陈峰不辞辛苦,培养青年人才的脚步从未停歇。“从陈工那不只是学技术,严谨的精神更是我需要学习的。”公司技术骨干小刘说。
目前,陈峰培养的人才,已经成为公司控制优化团队的核心力量,他们与陈峰一起,正朝着研发下一代智能化控制及运行优化系统的目标努力前行。
迈着永不停歇的脚步,陈峰秉承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毅果决的精神,继续在自己普通而伟大的岗位上拼搏着,奋斗着。“停下就会被赶超,坚持才能保持领先”,陈峰的信念简单而又如此的不平凡。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