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栓紧 徐矿集团孟巴项目部综采一区区长)
由徐矿集团和中机公司全面负责托管的巴拉普库利亚煤矿(简称孟巴煤矿),是孟加拉国历史上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一座现代化矿井。
乔栓紧
2005年1月13日,我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这一年我 37岁,告别了妻儿,离开了家乡,跟随徐矿集团“走出去”创业队伍来到孟巴项目部,主要负责管理采区现场煤炭开采工作,开始了异地创业的艰辛之旅。从建矿之初到现在,我已经在这座煤矿工作了12年。
孟巴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属于“三高两危”型矿井,即高温、高湿、高水量,煤层自燃、冲击地压危害。根据资料显示,井下水的涌出量最高达到2300立方/每小时、现场工作场所温度时常在30度以上、湿度在百分之百,分层开采极易自然发火、冲击地压长期伴随,属于较为罕见的困难生产环境,安全风险大、管控标准高。加上孟加拉国国家电网极不稳定,经常全线路停电,严重威胁矿井安全。为此,孟巴项目部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围绕优化生产布局、井下防治水、电网安全、防灭火、冲击地压防治等重点课题开展研究,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攻关,先后进行供电、主运煤系统、水文地质钻探勘测、通防监测工程改造,投入使用新型综放设备。深化安全超前预控,自筹资金构建两道水闸墙,使得1110工作面虽经层层磨难最终克服了国内外罕见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启封,在孟加拉国家电网停电长达12个小时期间水闸门内外水位差近2米的情况下避免淹井事故的发生。
正如一位英国监理对业主所说,这座煤矿只有中国人才能开采,如果离开中国人的技术和管理,结果无法想象。
如果说困难的生产环境依靠技术和责任尚可解决,那么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就全凭个人意志力加以克服了。孟巴项目部位于孟加拉国西北迪拉吉普县境内的巴拉普库利亚村,这里高温雨季期近10个月且气候恶劣、生活物资较为匮乏、社会治安混乱、因罢工导致的生产停顿时有出现。加之远离家乡、远离城市、远离亲人,周边的职工思想波动较大。我也曾有过动摇,有过抱怨,但是出于对企业的感情、对事业的忠诚最终战胜了这种犹豫,扎根孟巴,吃尽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努力为打响徐矿在海外的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孟巴的12年,我本人就经历了多次生产困难,最为严重的一次是井下涌水,长达187天无法正常生产。2014年5月,由于地质报告不详,遗漏了风氧化带含水层的地质构造说明,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大,1205工作面被迫停产。在国内专家帮助、徐矿集团大力支持及项目部全体职工的日夜苦战下,仅用了短短的4个多月时间抢出了1212工作面,矿井生产恢复了正常。在1214工作面过张裂带期间,我和同事郝允勇蹲在架前清理水炭,这一蹲就是6小时,20多天吃住在工区,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有时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颜雨根冒着大流量且超40度高温的岩层裂隙涌水封堵钻孔;江春华不知疲倦、每天12小时默默带着孟工顶着烈日抢修支架。
凭借着徐矿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精神,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成就了海外市场对徐矿人从怀疑、尝试到接受、赞誉的过程。
在孟巴的12年,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辛勤和汗水,更多地是自豪和成就感。徐矿的到来,不仅开创了孟加拉国现代化采煤历史,解决了孟加拉国西北部用电紧张的问题,为该国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还将近千名对煤矿一无所知的当地农民,培养成了具有一定技能的孟加拉国第一代煤矿产业工人。目前,5000多名孟加拉人因煤矿开采获得就业岗位,10000多名周边村民、手工业者及多家生活用品商店、小商品市场、菜市场、小学校从中受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由此,得到了孟加拉国政府、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和英国监理公司的高度赞誉,孟加拉总理哈西娜曾在政府年会中对我们矿井的突出贡献给予表扬。可以说,我们徐州矿工依托技术、管理和品牌在孟加拉开展服务外包项目,打造出了“一带一路”标杆企业,铸就了中国荣耀,为江苏国企争得了荣誉,为集团树立了形象,为企业创造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