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发洪家光:登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领奖台的技工

文章来源: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1-12

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航发)成立到现在,来中国航发黎明的洪家光已经记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到北京领奖了。

全国“最美职工”、“振兴杯”全国技能大赛车工组冠军、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一次,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一线车工,作为仅有的两名技术工人之一,登上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领奖台——在1月8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洪家光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荣誉等身的背后,是20年来洪家光在生产一线的辛勤付出和平日努力奋斗的积淀。参加工作以来,洪家光共完成了1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技术难题,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收获始于不断前行

0.003毫米,这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要求达到的加工精度。这个尺寸,仅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如果金刚石滚轮出现丝毫尺寸超差,需要磨削的零件将整组报废。

最开始接受任务,洪家光信心满满。他连续干了十几个小时,满怀期待地将最终完成的成品件送去检验,结果出乎意料——竟然没有一个成品件尺寸合格!

当晚,洪家光一夜未眠。“我是个倔脾气,越是困难的事情,我越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

连续10天,洪家光每天工作14个小时,在攀登技术高峰的道路上,他不断摔倒,又不断起身,继续前行。

在反复推敲和实践中,洪家光终于攻克了这一重大难题,掌握了这项国内一流的精密加工核心技术,满足了航空发动机的加工精度要求,累计为企业创造产值8500余万元。

经过后续不断实践积累,洪家光总结撰写了《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后,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加工合格率大幅提升,并先后得到了多位院士、专家和用户代表的高度评价,为我国相关产品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成长源于善思勤学

“洪家光工作出色、业绩突出,这并不是偶然的,这和他多年勤奋好学、虚心钻研、勇挑重担、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洪家光的师父、全国劳动模范孟宪新说。

洪家光与孟宪新结缘,源自“高速切削内螺纹”技术。

这项技术是孟宪新的拿手绝活,每分钟1200转,孟宪新无须反转退刀。

对于孟宪新,当时刚工作不久的洪家光很是佩服。为了表达自己拜师学艺的决心,他每天默默地守在车间里,连吃饭的时候,都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手艺活”。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洪家光撰写了10万余字的心得体会,总结出了“看、问、练、悟”四字诀,双手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3个月后,洪家光的车刀磨削技术已经炉火纯青。

作为一名普通车工,洪家光还非常善于总结经验、举一反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等各型车床他都能熟练操作。一年下来,洪家光干的工时总数差不多是别人的两倍。任务繁忙时,洪家光每天要干到晚上10点多,一个月甚至没有一天能够休息。

“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要善于学习,不但要干好活,还要会编程,能修理设备,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洪家光说。

灵感出自苦心钻研

在洪家光眼中,每一个航空发动机零件,都犹如一件艺术品,需要苦心钻研、精心雕琢。

在日积月累的工作实践中,洪家光总结创新出一套“看、听、闻”的加工心得。

看,就是用眼睛观察砂轮进刀量火花的大小和颜色,以此判定加工精度;听,就是用耳朵听砂轮磨削时的声音,避免切削力过大导致砂轮破碎、工件打伤;闻,就是用鼻子去嗅砂轮磨削时散发出的气味,一旦有工件烧伤,会发出一股特殊的呛鼻气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一次高压涡轮导向器加工设备发生问题时,洪家光沉着冷静,充分调动感官,用自己总结的“看、听、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苦干20余天完成任务。

在钻研和创新的道路上,洪家光永无止境:他设计的经济型数控车床数显自动对刀仪,每台设备可节约加工成本2万余元;他改善机床抗震性能,使加工精度提高了5倍;他突破了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工装制造技术难题,打破了该工装必须外购的局限……

“选择了航空发动机事业,选择了生产一线,我没后悔过。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的选择依然不变,初心不改。”洪家光说,“我愿意为此钻研一生、奋斗一生。”

【责任编辑:${content.getAttrByFlatName('zrbj').value}】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