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黄敬侠:“啥都不懂”的大学生7年变身电力工匠

文章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18-02-09

黄敬侠说,“自己心里比较着急”。

刚过去的2017年,黄敬侠迈入“而立”之年,日子好像也跟着上了一个台阶:

生活中,他初为人父,甜蜜的两人世界变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工作上,他凭借“听声辨故障”的绝活和众多创新项目,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广西工匠”称号、南方电网广西公司的工匠称号,并当选南方电网公司2017年劳动模范。

在同事眼中,他是技术高超、吃苦肯干的梧州供电局变电检修班副班长,一个值得信赖的“大侠”。

一切都很顺利。但是,他总有一丝丝焦虑。

平时爱笑的黄敬侠(左),在“大侠”的背后,有着自己的郁闷。

感觉是在吃“老本”

这是黄敬侠毕业入职的第七年。

和许多他这个年纪的人一样,比起担心向前打破不了天花板,更多的是被时间裹挟着“不进,则退”的焦虑。

黄敬侠说,工作做得多了,反而发现不懂的也多了,“平时干活,越来越感觉是在吃老本,怕失去对技术的敏感性。”更别提和南方电网的一级技术专家比了。

他和妻子覃飞莲商量,中午不回家。因为两小时午休时间,其实只需要休息半个小时就够,剩下的时间,可以处理各种班务琐事,遇着技术问题,也可以随时查资料。

这不是黄敬侠感到第一次感到着急。

黄敬侠在进行练习。他说:“检修中手感非常重要,好久不动肯定生疏。”如今家庭、班务分走了很多时间,但一有时间,黄敬侠还是要去现场“看一看,摸一摸”。

和人家整整差了4年!

从黄敬侠入职开始,他就始终与时间在互相追逐。

2011年的大年初三,当时入职才半年的黄敬侠就急匆匆地从江西老家赶回梧州单位。

“其他人什么都会了,我什么都不会。感觉大学里和人整整差了4年。”黄敬侠说,当时自己真急了,他想着要把落后的时间赶回来。

在家过年,手边没有图纸、资料可查,黄敬侠感觉“坐立不安,干脆回单位补补课。”

时值春节长假,他一个外地员工,找不到地方吃饭,就买了一堆泡面,开始整天地“泡”办公室,恶补技术。

“想到什么问题就可以马上查资料,也没人管我,那是我感觉最舒服的一段时光。”

那时的黄敬侠,在努力的同时,心里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

一个不方便向同事们明说的时间表。

刚工作时,为了为了尽快掌握刀闸三相的调整,黄敬侠每天吃完晚饭就跑去练习室,泡到晚上11点才走。这个最初连“刀闸、隔离开关、断路器、开关”都分不清的大学生,到后来几乎闭着眼都能把刀闸各个部件组装起来;国标要求刀闸同期性在10mm以内,而黄敬侠的操作能稳定在0.5mm左右。

干5年,不行就走

接触黄敬侠,都会感到他身上那种积极而带点理想主义的劲儿,正因如此,毕业时,他选择离开上海来到梧州。

“小时候在江西农村,经常停电,所以我报考了电力院校,想让大家能用好电,毕业遇上南方电网广西公司校招,又激起了我儿时的梦想。那我就去服务西部吧!”热血满满的黄敬侠在毕业第二天,就背着简单的行装,坐上了上海到梧州的火车。

但现实的骨感很快就硌得他有些疼。

沿路一座又一座山,好像没有尽头,黄敬侠激昂的心情开始冷却。当抵达梧州,来到显得老旧的宿舍楼,走进只有一张床板的房间,推开后门一看——还是山。

“当时就觉得有些绝望,不知自己被锁在了哪个山坳坳里。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真没想到落差会这么大。”

像很多刚就业的年轻人一样,黄敬侠脑子反复问着三个问题:为什么来这里?值不值得?熬不熬得下去?

几天的深思中,黄敬侠记起自己的初心:“来西部不是为了享福,离开大城市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电力梦。如果因为条件差就走掉,我一定会后悔,至少要努力试过,如果还不行,到时也能痛快地说服自己离开。”

黄敬侠给自己定了个时间:

努力五年,再看是不是还想走。

黄敬侠准备出发去进行检修

你又不是党员,做那么多干嘛

下定决心追赶“时间”的黄敬侠,总想多干一点,但现实又开始露出骨感的一面——

“经常我觉得自己还吃得消,就想叫大家一起,加把劲多做点,但是有些同事却不理解,甚至有抵触。”

黄敬侠可以给自己“加码”,但说服别人却不容易,有人还反过来劝黄敬侠:“你又不是党员,做这么多干什么?”

这话听多了,耿直的黄敬侠还真“开了窍”。

“你说不是党员,不用干这么多,那我要是党员的话,总可以带动大家一起做了吧。”

于是,他提交了入党申请。

“一方面,我先身体力行,然后带动大家,就名正言顺了;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监督我这个党员做得好不好,对自己也是更高的要求。”

不过,说起黄敬侠,给同班组汤荣华师傅印象最深的,却不是黄敬侠肯干能吃苦,而是他干活“用脑”。

黄敬侠组织同事一起进行业务讨论,提升技术

用手工作,脑子也要扑上去

黄敬侠常对同事说:“用手去工作,脑子也要扑上去,工作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思考多了,年轻的黄敬侠也开始“不安分”起来。

他要挑战老师傅们口里“这么多年的老规矩”。

以前,变电站里经常遇到隔离开关发热,一出问题,怎么办?老规矩,停下电来,打磨打磨,送电,过一阵子,又发热,按老规矩,再来一次,完全指标不治本。

2011年到2013年,黄敬侠和同事处理了好多次这种情况。回想当初的情形,他还有些无奈:“就好像房间里很脏,进去会弄脏衣服,但大家都按照老规矩,每次脏了就洗衣服,却从来没想过把房间打扫打扫。”

经过专研,黄敬侠设计了一套改造方案,来解决隔离开关发热问题,但这个方案好不好,他心里有些没底。

毕竟此时的黄敬侠,虽然技术上已经崭露头角,还终究只是个“工作没几年的后生”。

说起话来,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在老师傅的影响下,黄敬侠从入职开始就每天写工作日记:““技术这种东西,当时记住了,可能过两三天就会忘了,写下来比较保险,而且遇着问题也方便查阅。”“开始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记下来——今天拧了哪个螺丝、怎么拧的,还会画示意图。后来技术有了基础,记下关键点就可以了。”这些日记见证了一个工匠的技术积累。


做喜欢做的事,是牺牲吗?

2013年,苦练两年多的黄敬侠迎来转折。

“之前工作上也有些小创新、小发明,但也只是在班组里说说,也没办法系统地帮大家解决问题。”黄敬侠的创新热情,有些无路可去。同时,他感受到,一个人的力量,在创新中的瓶颈越来越明显。

就在这时,南方电网广西公司组织了第一届职工技术创新,黄敬侠对隔离开关的改造方案成为梧州供电局的参选创新项目之一。

最终,项目获得二等奖。但更重要的是,黄敬侠发现了施展空间:“有了南方电网广西公司的平台,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去思考、去创新,成果还能系统化推广,帮助大家工作。”

就在这一年,梧州供电局李波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成为南方电网授予第一批创新工作室之一。工作室负责人、梧州供电局变电管理所副主任李波提出“问题就是机会”的理念,强调“一个人技短,三个人技长”的思路,希望把身边的创新人才汇集起来,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资源共享和创新交流平台,大家一起干大事。

听到消息的黄敬侠,第一时间报名。

黄敬侠更忙了,但他十分坦然:“有人说,参加工作室会牺牲更多的个人时间,但如果做的是一件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想做的事,你会说这是‘牺牲’吗?”

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了一起。

黄敬侠有了更多勇气和底气,去打破那些“这么多年的老规矩”。

也是2013年,经过两年组织考察后,黄敬侠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黄敬侠和检修班的同事在一起

一个“大侠”的诞生

再后来,里湖变电站某型断路器发生不明原因的越级跳闸事件。

黄敬侠主动请缨,不分昼夜地实验。终于,他敏锐地听出故障开关合闸后约2至3秒时,比正常情况下多出现一声“啪”的声音,进而锁定故障原因。其后,黄敬侠马上编写出30多页的整改依据,还相继排查了共80台此类设备,并最终发现有16台出现此类隐患。

一下子,黄敬侠“听声辨故障”的绝活立刻传开了。

同年,他在工作室参与的5个职创项目,5个都获奖;荣获南方电网公司“最具推广价值成果奖”;获“梧州市质量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大侠”的外号也因此叫得更响了。

那是2014年,正好是黄敬侠入职的第4年。他不但追回了“和别人相差的4年”,还跑在前面。

2015年,是黄敬侠当初给自己定下的五年之期。这一年,黄敬侠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同一年,他的7个专利也顺利申请下来。

走不走,早已有了答案。

不过,追上“时间”的黄敬侠,又迎来了新的难题——

不知不觉中,黄敬侠从跟在师傅身后的年轻人,变成了带着年轻人的师傅。

黄敬侠一丝不苟调整刀闸

没有年轻人不想进步

一个厉害的“大侠”,未必能做一个好师傅,比如郭靖就颇为年轻的杨过头疼。

黄敬侠也很快感到了“90后”们和自己的不同。

“以前叫我们去抢修,我们都很高兴,为什么?因为实战学东西。现在的一些年轻仔,却觉得是一种麻烦。”黄敬侠马上笑着补充说,“我相信没有年轻人不想进步,也许只是没摆正心态、没找到方法。”

以前的老师傅习惯“等人问”,但黄敬侠决定主动把“窍门”告诉年轻人,把自己从老师傅们那学来的宝贵经验,传给这些后生。

检修班的刘柳燕是黄敬侠的签约徒弟,她对师傅的做法感触颇深:“每天出工前的班前会,大侠会分享一些好的做工方法,介绍同类工作的要点,也经常抛一些问题,引导年轻员工思考,用脑去干活。他给我们讲问题时特别喜欢打比方,十分形象。比一些老师傅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同时,黄敬侠也像老师傅们一样,在生活上关怀着年轻人。

“经常带我们去不同地方吃美食,冬天滋补,夏天去火,特别熟路。”刘柳燕还偷偷透露:“我觉得他已经把梧州吃遍了。”

和年轻员工一起工作的黄敬侠

1:2000,还是划算的

虽然班组的管理,占用了黄敬侠不少精力,但他说现在自己最大的瓶颈还是静不下心来。

“很多问题看一眼就大概清楚方向,但现场解决时又没那么顺畅。”黄敬侠说,“和南网的一级技术专家相比,我只是懂了些皮毛,还不够精深。”

和当年一样,“着急”的黄敬侠决定再次追赶。

但这一次,会相差多少年?如今已为人父的他,还能像以前那样全心投入吗?

“主要是比较挂念小孩,但我们只是一个家庭,而我们平时工作上,最简单的一条10千伏线路,最少也有5千到1万的负荷,至少牵涉到2000个家庭。虽然我一个家庭会少一点点时间,能保证2000个家庭的用电,1:2000,还是划算的。”

而这正是黄敬侠的“大侠初心”。

黄敬侠也十分感谢妻子覃飞莲的支持:“她也是检修专业出身,能够理解检修工作,主动帮我分担了绝大多数家庭的工作。”

他给自己提了三个要求:

一是要和设备厂商多沟通,真正把设备摸透;二是争取各种机会,和南方电网及广西公司的专家高手,多多交流学习;三是利用网络平台,积极自学,不断积累。

在黄敬侠心里,又定了一个五年之期。

“作为技术人员,我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南网一级技术专家,但现在,我想看看,再花5年时间,我和这个目标能拉近多少。”

为了“万家灯火”的初心,黄敬侠开始了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李巨尧】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