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正在联结钢箱梁和吊具(资料图)
珠江口伶仃洋,水文地质环境复杂,要穿越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又处珠江航运最繁忙区段,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CB04标段作业区域,施工难度世界罕见。
超长桩基高精度沉桩成孔、超大墩台独立构件混凝土一次成型、深埋式预制墩台止水作业、超重异型钢塔空中转体和精准就位、超重钢箱梁抬吊协同管控……整整4年1400多个日夜,这个来自广东省交通集团所属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团队,用专注、坚守和担当,突破一系列难题,屡创奇迹!
深海作业,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是水——施工时必须在水中隔出一个封闭干燥的空间,而这个空间的每个接缝,都要防水涌入。长大公司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承建者中唯一一个省属企业,却盯上了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胶囊止水法。
“相对于钢圆筒、钢围堰法,胶囊止水法成本较低,而且可以突破10米的水深限制。但这种新方法技术难度高,还需要止水材料研发有突破,兄弟单位也鲜有成功的先例,没有相似经验可借鉴。”质疑、反对纷至沓来。
60年代跨沟渠、80年代跨河道、90年代跨江海,新世纪跨出国门开拓“一带一路”业务,长大公司在攻坚克难中长大。“参与建设世界最长、技术难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桥工程,是公司发展的里程碑,我们不能光满足于完成任务,更要借此实现工艺上的跨越,力争形成一些国内外叫得响的技术专利。”在董事长刘刚亮的坚持下,长大决定:拼一下,上胶囊止水法!
新工艺有3道止水工序,最难的是止水材料的抗压性能。项目总工陈儒发带着研发团队一年多踏破铁鞋,终于锁定湖南株洲一家公司,一起研发出一种全新的止水材料,在模拟实验中可以承受20米水深的压力。
调试、失败、暴露问题、解决,光充气管道的固定位置就试了5次。工区总工程师谭逸波吃在现场、住在现场,安装第一个沉台耗费了78天,装最后一个沉台时,愣是缩短到40天。“目前只有长大掌握这项技术,我们已经申请了3项专利。”CB04标段党支部书记罗锦鸿自豪地说。
“中国桥梁,雄起!”2016年3月31日,CB04标段非通航孔桥工区最后一片钢箱梁吊装完成。现场的指挥员、工程师和工人们都涌到成功合龙的桥面上,发出这样的呐喊,独独不见工区负责人陈永青。找到他时,这个高壮的七尺男儿正用工作服套住头,闷在里面痛哭。“这些日子太难了,一下子压力卸下了,情绪就涌上来了,没忍住。”
太难的日子实在太多。2016年春节前15天,大家正准备回家,突然接到通知,要求赶在第二次寒流到来前装完7片钢箱梁。那天晚上,陈永青把大家召集到一艘小船上,语气虽跟平常一样,但大家听来分量格外重。常规吊一片钢箱梁要五六天,现在相当于两天完成一片。
只有两个字:执行。那些天,整个团队黑白两班倒。一位30岁的测量工程师,做室外测控时一动也不能动;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定就是半个小时。尤其在夏天,几个小时暴晒下来,变成了一边黑一边白的“阴阳脸”。
CB04标段有一对“夫妻档”,在综合部搞后勤的妻子小白,和在海上施工平台工作的丈夫小唐一上一下,相隔只有几海里,却十天半月见不了面。2016年3月百日会战打响后,夫妇俩就把小孩送回了老家。有一次,项目领导在微信群里表扬了小唐,抑制不住兴奋的小白在后面跟了一句“老公加油!”同事们才意识到,小唐已经15天没上岸了。
外海施工,夏天台风袭击,冬天北风肆虐,海面风高浪急。罗锦鸿说,大家最初出海施工,“都是先吐上一两天,再晕上一周,才开始慢慢适应船上生活。有时候风浪太大,整艘船上下晃动整晚睡不着。”苦中作乐,大家自嘲:“我们住的是360度海景房。”
罗锦鸿自己也是2012年签订项目承建合同前一天过来的,在工地上度过了四个春节,直到2017年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才得以回老家过了一次春节。“然而,相比那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大家都觉得辛苦不算什么。”罗锦鸿揉了一下微微发红的眼圈,“怎么说呢?世纪工程,有我一笔!”
短评:最大的幸福来自奋斗
从上世纪的跨沟渠、跨河道、跨江海,到新时代参与建设世界最长、技术难度最大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广东长大公司不断进取的背后,是中国路桥建设事业的巨大飞跃。
每一次飞跃,都是奋斗的结晶。靠奋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靠奋斗,杭州湾大桥和港珠澳大桥如两条巨龙傲世横空。
奋斗是幸福的。对广东长大施工团队来说,相比奋斗取得的一系列技术突破,最大的幸福来自奋斗本身,那是“挑战不可能”的激越,那是创造奇迹的昂扬!(人民日报记者 贺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