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集团吴宏立:创新增效 做新时期大国工匠

文章来源: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5-04

吴宏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车工技师,参加工作38年来,他一直坚守着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精益求精、打磨臻品、创造一流业绩的信念。他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刻苦钻研,勤勉好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更好地发挥技能创新引领作用,他考入大学深造。他还自学了CAD、CATIA软件设计并在工作中得到发挥和应用。对生产中存在的工艺难点热点问题,他都大胆地进行研究,不断地进行创新,想方设法改进工艺、工具、加工方法70余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200多万元。

一种执着,成就事业

1983年,吴宏立脱下心爱的军装,来到了东光奥威公司,投身到军工事业当中,而且选择了最苦最累的工种——车工。他没有上过大学,更没有上过技校,但他心里明白,要想学好这门手艺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把师傅说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做就做最好的车工。白天,吴宏立跟着师傅学徒,到了晚上,他就独自伏案在灯下学习。俗话说,好脑瓜不如烂笔头,碰到书中讲解的关键技术他就用笔记下来,空闲时翻开看看,研究研究,就这样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技巧。别人需要两三年时间学徒,他只用了半年就顶班上岗了。车工大都喜欢加工批量产品,因为能流水作业,单件产品恰恰相反,他却承担了大部分这样的工作,每天不停地忙碌着,有时一干就是一天。眼前看似吃亏了,但在长远上他却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加工偏心工件、畸形零件、多头梯形螺纹、蜗杆螺纹、多拐曲轴等,掌握了精湛的技艺,积累了许多经验,总结提炼出纵向前角切削法加工多头螺纹。也正是因为他多年来对技能的一种执着,工作的那一份热情,不计得失,肯吃苦勤钻研,他在各级工会、人力资源部门组织搭建的平台上显身手,先后三次登上全国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为大家学知识练技能比贡献带了好头,作了榜样。

潜心钻研,攻克难关

东光奥威公司以生产制动器为主,内孔珩磨后油石不回缩,取下工件时内孔留下油石划痕,有的严重拉伤工件,这些难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多年。2011年,吴宏立选择了攻克这些难题。他把珩磨头、工件摆在了自己的桌前,经过几昼夜的分析琢磨、潜心钻研,硬是把这块骨头给啃了下来,独自发明设计了锯齿滑动式自动伸缩珩磨头,解决了这些难题。该珩磨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014年,企业一直以来使用的30余台加工中心由于夹具问题,无法实现工件旋转,需要二次装夹才能完成任务,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低,员工劳动强度大。面对这种状况,吴宏立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落后工艺。为了不耽误白天正常工作,晚上他就坐在电脑桌前,反复思考琢磨,用什么方法能驱动工件正反旋转。他想到了液压原理,利用三维软件一次又一次地勾画着图形,一次又一次地将方案推倒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一年多,终于设计出自动旋转夹具,通过程序控制,实现工件旋转90°,一次装夹完成多道工序,解决了上述难题。该夹具获得发明专利。液压缸属于首创,填补国内外空白,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中带动中小型零件翻转加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心系企业,技能创新结硕果

2015年,柱塞式主缸体产量上升,分厂数控车床产能不足,吴宏立看到领导焦急的心情,他想起多年退库封存专门加工活塞的2台济南数控车床。可转眼他又有一种忧虑,该机床主轴细,导轨行程短,能加工柱塞式主缸体吗?为弄个明白,他来到设备库房,实地勘察一番,心里有了可行的措施:设计小型液压夹具完全可以实现多品种精加工柱塞式主缸体。方案受到公司高度重视,连夜将机床运回对夹具、液压拉杆拆卸、测绘。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了,液压缸行程短(15毫米)无法装夹长短不同的主缸体。怎么办?吴宏立思考琢磨着,终于有了主意。连续奋战数周,设计出体积小重量轻的回转体夹具,长短不同的顶尖和内孔不同的法兰盘,以及内冷刀座,快速更换顶尖扳手,成功地将该机床利用起来,缓解了产能不足的紧张局面,节约设备投资费用50多万元,年可创造效益216万多元。至今,吴宏立又完成晋华数控车床夹具改进设计、钳体夹具设计、数控车床尾部平头装置设计项目等10余项,创效100多万元。

传承技艺,培养新人

吴宏立不但技术过硬,思想高素质高,同时,他还乐于言传身教,经常组织大家学习,传授技艺。通过培养,数控车工组参加公司组织竞赛获团体第一名,有3名选手获前3名的好成绩,一名选手获长春市数控车工第一名。如今,吴宏立以工作室为载体,把工作室作为解决工艺技术难题和培养人才的平台,带领成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目前工作室获得专利10项、 QC成果17项,合理化建议120条,完成25个技术攻关项目,创效600多万元。通过培训和指导,有了名选手获得公司组织的车工竞赛前3名,一名选手获省竞赛第二名。吴宏立决心将以责任、创新、求实、成事的企业精神,以服务企业、报效社会为宗旨,带领大家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营造学技能、比技能、献技能的良好氛围,打造有理想、有抱负、传技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大师工作室,多培养人才,创新增效,做新时期大国工匠。

【责任编辑:李巨尧】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