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文明网开设《心声》专栏,邀请各行业先进典型、知名人士等讲述改革开放的故事,讲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述奋斗者的故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徐立平应邀“发声”:
徐立平 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时代楷模”“中国好人”“感动中国”人物,被誉为“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
0.5毫米有多厚?也许很多人没什么特别概念,但我却很清楚。0.5毫米,这是航天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我整形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还没有两张A4纸厚。
我叫徐立平,是一名来自航天一线的普通工人。我从事的工作是对固体发动机药面进行整形及缺陷挖药、修补等,具体来说,就是对装填有高能量推进剂的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进行“微整修”。因为工作过程对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和危险性,而被形象地称为“雕刻火药”。
徐立平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立平刀”手柄尺寸进行调整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我们国家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航天在内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令世人震撼。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每位劳动者的岗位不同,奋斗的故事不同,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内核”却是一致的,我的理解,这“内核”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爱国和敬业。
我记得一段我国航天事业奠基者、著名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说过的话。他说:我在美国有一个好朋友,当年我们都在美国留学,我回国了,他留在了美国。他是波音宇航公司的首席科学家,我曾是航天部的总工程师,他搞的是美国的洲际导弹(民兵导弹),我搞的是中国洲际导弹。他的年薪是30万美元(上世纪80年代),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在西雅图一个小岛上的高级别墅里,我住在很普通的单元房子里。有人曾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我回国后和第一代航天战士一起,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创建起完整坚实的中国航天事业,使中国居于世界航天强国之列。能为此奉献一生,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
练好刀功,成功没有捷径
这个故事,我看过很多遍,每一回都是一次精神的触动,一次思想的洗礼。尤其是我出生在一个航天家庭,对这一点的感受更是深刻。我的父母都是老一辈的航天人,在他们那个年代,国家一声号召,他们就义无反顾地放弃都市的便捷生活,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建设航天“大三线”。创业之初的条件艰苦自不必说,他们曾经过着喝黄泥水、住土坯房的艰苦生活,他们甚至为了一块肉应该给辛苦劳作的一线工人,还是给殚精竭虑的技术干部吃而推来让去。
他们为了第一发产品早日成功,在老乡的磨面机下进行粉碎、在筛米的筛子里进行过筛,更曾带着好工友壮烈牺牲的切肤之痛擦干眼泪继续工作……然而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问他们是否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时,他们说从不后悔,只因为要保卫自己的祖国,让她摆脱屈辱的昨天!
这,就是像梁老一样的老一辈航天创业者们的无悔选择。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他们的骨气和勇气却让我们振奋。
一把刻刀,一片赤诚,徐立平以精湛的技艺和过人的胆识为中国航天事业“精雕细琢”
不同的时代都有着不同的使命和担当。近年来,我们所生产的固体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含能量愈来愈高,一位专家这样形容其风险:“只要用一个小钢球顺着药面滚上半米,这些高敏感的药就会被点燃。而其燃烧温度高达数千度。”而我所在的班组的工作,就是每天用金属刀具在药面上的修修铲铲,几乎就是“在炸药堆里”工作,其危险性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发动机内部缺陷修补中,更需要操作人员钻进发动机内部进行作业,一旦发生危险,丝毫没有逃生的机会。
这样的任务,在我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已经历过太多次。回想起来,第一次执行任务的点滴仍历历在目。那是1989年,我国重点战略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发现大面积脱粘疑点,为了不影响后续的研制进度,专家组决定,就地挖药。这意味着,“整形师”要钻进装有十几吨火药、翻个身都很难的发动机狭小的药柱里,一点一点挖开填筑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其艰难可想而知、危险不言而喻。然而当时,与上级指令几乎同时形成的,是一支平均年龄三十几岁的挖药突击队,那一年我21岁,是年龄最小的队员。
万无一失是航天人的准则
在狭小的空间里,浓烈而刺鼻的固体燃料的药味,已使人头晕目眩、恶心难忍,而我们只能半跪半躺着用小铲一点点地抠挖。为防止用力过大引起强摩擦,每次最多挖四五克药。在这样高度紧张的状态和缺氧的工作环境下,为确保安全,规定每人每次在里面最多干上十分钟就必须出来,换人再进。就这样,如同蚂蚁啃骨头一般,两个多月,挖出300多公斤推进剂,最终,我们成功找到了故障原因。当经过修复后的发动机地面试车取得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我们突击队的队友们激动地相拥而泣。
而今,当神舟飞船遨游太空,当嫦娥玉兔的美丽神话真实“上演”,当朱日和沙场点兵刷爆国人的朋友圈、点燃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我们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航天工作者的自豪。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祖国的最高认可,我们的背后更有广大同胞们的力挺和点赞!
工作中的徐立平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使命和担当,不同的领域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角落每天也都上演着劳动改写命运、奋斗成就未来的精彩故事。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能够比把个人梦想与祖国的利益紧紧相连让人更为激动,因为没有什么比祖国的强大更让人激动,没有什么比民族的崛起更让人振奋。
若要不负芳华,唯携手并肩、砥砺前行!因为,所有的幸福,都是靠奋斗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