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根河供电:林海中响起光明的心跳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4-17

这是一群特殊的配电抢修巡线工。在他们身上,没有惊险刺激的故事,有的只是用时间和精力沉淀出的平凡。他们用脚步丈量所管辖的线路,用光明守护着线路、设备、山水、森林……近年来,国网根河供电公司员工以责任为经线,以使命为纬线,在大兴安岭林区用光明奏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蓝天白云就是壮美画卷的雄浑乐章。

筑梦林海,用光明守护这片绿

大兴安岭3月,根河林业局管护区内乍暖还寒、草木泛黄,浓密的林子还笼罩在灰暗的晨光中,飘荡着尚未散尽的朦胧雾气,太阳一个多小时后才能出来,不时有鸟雀在林间上空飞翔。巡线员刘云鹏、刘慧明一天的工作就是在这样寂静的山林中进行的。一瓶矿泉水、几片面包,是他进山一天的伙食,一个装的满满的工具包和笔记本,是伴随他们穿行密林的伙伴。他每天都要沿着那熟悉的山峁巡视一趟,巡线、检查绝缘子、护林、防火。

也许是久居大山,两人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沉稳而又干练。简单的准备之后,他们便乘车带上一天的干粮和水,带上我们,开始了他们每日的必修课——巡线。随身的一把砍刀,是他们出山行走的拐杖,随手防身的“武器”,更是他们整理树枝、铲除杂草的工具。

在森林中巡线不同于游玩,对于刘云鹏、刘慧明来说,巡线意味着寂寞、枯燥又辛苦,尽管这样,巡线依旧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

长年行走在莽莽苍苍的大山里,你必须得熟悉大山,懂得大山,并能够征服它,否则你便无法在其中生存。在森林里听到野兽的吼叫,面对突如其来的蚊虫叮咬,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最令人恐怖的是隐藏在草丛中的“草爬子”,一旦被叮咬上,那就很麻烦了。刘云鹏说:夏季巡线每次回来,经常在头发和衣袖上发现“草爬子”, 身上就像长满了虱子一样,必须马上清理,要是钻进皮肤里就会患上森林脑炎。说道这的时候,他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临到中午,刘云鹏选择了一处视野好的地方短暂休息,刘慧明拿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和矿泉水,午饭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谈起自己的工作,刘慧明坦言,辛苦受累都不算什么,他喜欢山、喜欢树,看着这满山的绿色就觉得心情畅快,在这里工作,最大的苦恼就是孤独。“今天是我巡线最热闹的一天,一路上有你们陪我说话,平常都是我们两个人,和我们做伴的只有树木和鸟雀。”他打趣地说:“树木不说话,麻雀的话咱也听不懂,要不是你们来,我们都好长时间没跟人聊过天了。”

随着大兴安岭林区停斧挂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通过不断学习,刘云鹏、刘慧明更加明白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恶果触目惊心,一边巡线一边管护森林、改善生态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扎下根。通过多年的巡线生涯,他们的护林理念不断增强,“以前毁灭式地从森林获取效益,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太可怕了。”

“山清水秀环境好,游客增多,当地老百姓从中获益;林区空气清新,气温凉爽……”细数森林带来的好处,他们把“前人种树后人享福”挂在嘴边,并决定在巡线的过程中,把管好这片林区,让子孙后代受益作为一名电力员工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看着自己守护的线路、山林平平安安,就算吃再大的苦也是值得的。”刘云鹏说。每到夏天,绵延起伏的林海尽收眼底,看着满山满岭的绿,那种痛快的感觉油然而生。他说,这是最开心的时候。

森林有光明  生态变了样

骑着摩托车穿梭在林间小路,55岁的李国忠想起小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们爬上林边的桦树,在树林里捉迷藏,在河里抓小鱼,在山上寻找好吃的野果……对于脚下的这片林子,身为根河林业局207 管护所站长的他不仅有着深深的眷恋,更为供电员工守护光明呵护这片森林的辛苦付出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1969年,我小时候居住在林场,晚上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家家都有煤油灯,由于没有常电我们无比盼望光明,总想着我们这疙瘩啥时候能通上电呢?在我们家,兄弟姐妹基本都从事林业生产工作,父亲是“林一代”,我们是“林二代”在这个北方汉子的眼中,我们看到他对绿色和光明的执着和企盼。

李国忠说:过去在大兴安岭林区,柴禾是生活必备的物品,取暖、做饭都用它。哪个人家会不会过日子,进院看看他家的柈子垛就知道了,要是有几大垛柈子,不用看别的,准是过日子人家。

他说曾几何时,面对满目青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思想,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被改写。

自实施天保工程以来,人们对保护天然林的意识逐渐提高,大幅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后,从采伐森林转向保护森林,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森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

尤其是棚改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搬到楼上去住,林区人逐渐住进集中供暖的楼房,住平房的也大多数以烧煤为主,电、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已经逐渐代替柴禾的功能。

过去边远林场由于距离电源点距离远,加之山高林密,根河林业局辖区的乌力库玛 、上央格气、下央格气、萨吉气等林场、管护站尚未接通长电,多年来始终靠柴油机发电,间断性地维持林场工作和居民生活,严重影响了营林、护林工作的开展和林业产业的发展。

李国忠说:林业部门过去是砍树现在是种树,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与生态平衡,林业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营林措施,给各个林场下达大量的营林工作任务。这些营林措施的落实和营林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电力支持。尤其是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人员进入林场,承担繁重的护林任务。在没有长电的情况下,这些人的吃住行就成了大难题,连给手机充电都很困难。

现在好了,近3年来,林区电网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陆续建成了海拉根220千伏、根克吉、根得莫110千伏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不仅增强了供电能力,也给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如今,森林旅游、林下采集、食用菌培植加工、经济林种植……一项项绿色富民产业正伴随着强大的电能在林区大地竞相绽放。强大的电能,在彻底解决偏远林业场站无电问题的同时,也给这些场站员工和居民提供了满满的幸福感。

洒下一片光明,构筑森林防火屏障

 

3月6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消息称,由于天气原因,内蒙古大兴安岭提前10天进入春季森林防火期,这是历史以来首次提前10天进入防火期。

2018年入冬以来,大兴安岭林区出现了罕见的暖冬现象,气温比往年偏高,降雪量大大减少。

身在林区防火第一。这是每一位林区人都知道的常情。每到春天,大兴安岭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防火——全员防火、全时防火、全域防火、全面防火……防火工作做不好其他都等于零。

3月22日,笔者一行与敖鲁古雅乡供电员工深入萨吉气林场防火瞭望塔进行春防特巡零距离感受供电员工投身林区防火保电的见闻。

经过汽车一路的颠簸,伴随着暖阳与残雪,踏着脚下干枯的野草上,融化的雪水即刻从地面渗出来,很快便打湿了巡线员工了鞋子,2小时后,萨吉气林场瞭望塔在密林中依稀可见。

萨吉气林场防火瞭望塔顶面积仅4平方米,是一个距地面27米的简易铁皮房,位于重点森林火险区,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反复无常,瞭望塔远离林场场部,白天闷热,晚上又冷得厉害。林场主任刘相伟说:过去没有电时,各种生活用品必须从场部挑上去,粮食蔬菜经常送不上去,他们最常吃的就是易储的白菜、土豆、萝卜。到了严冬,这些蔬菜也成了餐桌上的“稀客”,一个冰冷馒头、一杯凉水就是日常三餐。最难的是没有水源。水井没打好之前,每周防火瞭望员都要到最近的山下拉运,往返一次要走10公里。

2012年,瞭望塔通上电,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萨吉气林场工人王亚文说:在这之前,我们只能靠太阳能发电,当时有限的电力要供应电台通讯,为此我们不敢多用一点电。多年的护林工作让我们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睡觉从不关门。“都习惯了,特别是高火险期,从来都不关门,以便有什么情况可以及时发现”……

根河林业局防火办书记王忠林说:现在有了电,不光所有的通讯设备、手持对讲机、电子眼都可以使用了,尤其是防火瞭望塔上还安装了防火远程监控设备、无线微波远程监控系统,可以不间断监测半径60~90公里的森林,随时汇报观察区情况并做好记录,确保火情火警及时发现。有了电,真是太方便,这在过去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光明一粒种,林海绿满山。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向供电员工询问春防期间的巡线与往常巡线有什么区别?根河供电公司员工刘慧明说:“近期由于没有降雪,天干物燥,森林火险等级非常高,“尤其马上到清明节是上坟烧纸高峰期,虽然严令不能上山烧纸,但还是有人偷着上山烧纸。现在我们是全员上岗,必须严防死守。我们既然选择了守护这片林海,就是要为子孙后代守住一片绿色家园。”(文字:杨林  摄影:赵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