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十五载北斗情欢送收官“小吉星”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试验队圆满完成收官之战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6-03

2019年5月17日对于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试验队来说,注定是难忘的一天。23点48分,我国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备份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托举之下飞向预定轨道,顺利完成了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收官之战。

从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任务立项到圆满收官,经历了研制初期的艰难起步,体验过组网成功的激动与喜悦,再到如今最后一颗备份星顺利到岗待命,卫星试验队员们携手跨越了15载春秋。由于这颗卫星是地球静止同步轨道(GEO)卫星,又是整个系统最晚发射的一颗,因此,试验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呼它为“小吉星”。北斗二号卫星导航试验队以成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情感,“护送”着“小吉星”成功入轨。

最难忘的岁月

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丛飞自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团队中,回忆起这15年的工作经历,他感慨:“北斗二号就是我的青春。”

万事开头难。在丛飞看来,从无到有的过程最艰难,也最难忘。

在卫星研制初期,团队要在短短3年时间内,并行完成包括3颗初样星和1颗试验正样星的研制工作。不仅如此,国际电联分配的轨道资源时效性很有限。团队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一旦导航频率占不到,后续工作就无法开展,所以整个队伍都特别紧张。”丛飞说。

当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大家边学边干,一起从清晨工作到凌晨,又从凌晨坚持到清晨,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实现攻坚克难。曾经连续“归零”4次,每一次都很艰难,但是大家顶住了压力和质疑,成功验证新技术,取得了宝贵的频率资源,为后续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

负责发射场协调工作的薛宏伟告诉记者,这辈子做的最久的一件事,就是参与研制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很多人刚入门的时候觉得航天事业很理想,很神圣,但能坚持下来,做到十几年一如既往地坚守,是不容易的。”

在北斗精神的指引下,队员们顽强拼搏,并肩作战,为我国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了他们的无悔青春。

最激动的瞬间

2012年10月25日晚,同样是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颗卫星的顺利入轨标志着我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完成。

丛飞告诉记者,当年宣布组网成功的时候,还没有后续备份星的发射计划,大家都以为那就是最后一颗了,“队员们很激动,宣布成功的时候大家都抱在一起,像是长跑终于到了终点,但无论笑还是哭,都收获感满满。”

薛宏伟认为,参与到这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之中是很自豪的,“大家从年轻人干成了中年人,是祖国对北斗导航的认可和鼓励不断激励着我们。”队员们多年来连续试验和加班,不论早晚随叫随到,但团队中几乎没人喊苦喊累。“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工作的灵魂。”丛飞说。

最不舍得时刻

“平稳过渡,承前启后”是型号副总师翟君武对这次任务的总结。“对于北斗二号卫星试验队来说,每一颗星都很重要。经过了十几年的历练,即便是最后一颗收官星,队员们也能用一种平常心和‘首飞’的责任心来面对任务。”他说。

王跃从2008年起进入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团队,担任过卫星的测控岗、指挥二岗,如今已成长为这次任务的卫星测试指挥。他告诉记者,随着各项测试技术和方法日益成熟,参加这颗星发射任务的试验队员只有初期阶段的三分之一,在发射任务倍增的情况下,人员反而更加精简。“北斗二号团队是一支继承性很好的队伍,现在的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建立在过去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积累上,老同志虽然不多,但个个沉稳、经验丰富。”他说。

除了技术和经验方面的继承,十几年来通力合作、配合默契、相处融洽的队伍本身也让大家十分不舍。

薛宏伟说:“以前都是告诉大家要不停地往前走,现在到最后一颗星,回头看的时候,心里很感慨。”“当了十几年同事,现在要收官了,多少还是有点不舍。”丛飞和薛宏伟互相调侃,因为对老搭档的工作方法和性格秉性都十分了解,沟通起来特别顺畅,良好的团队氛围加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像是一个很好的班级要毕业了,肯定会有不舍。”翟君武介绍,许多任务早期的老领导、老用户听说是收官之星,都纷纷重回发射现场,要亲眼见证“小吉星”入轨,“在这个队伍工作了十几年,感情自然相当深厚。”

目前,所有的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在轨运行都很稳定,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战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正处于从“区域”向“全球”的过渡阶段,“根据卫星的设计寿命来计算,有好几颗卫星都在超寿服务。”丛飞说。

就这样,这颗“小吉星”肩负着不间断地支撑北斗导航服务的重任,为实现与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平稳过渡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