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零故障”的背后——航天科技一院长三乙试验队质量提升侧记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12-10

11月5日凌晨1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箭一星”间接入轨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第24颗卫星,圆满完成北斗三号IGSO轨道卫星的收官之战,续写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篇章。

一直以来,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追求100%成功的脚步从未止息,“成熟不等于成功”已成为所有试验队员的共识,试验队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精进,实现了出厂前、发射场、飞行“三个零故障”,确保了此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建设精细化流程管理体系

近年来,火箭型号高强密度研制、生产、发射已成为常态。今年3月10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迎来第300次发射,相比第一个100次的37年,第三个100次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

由此反映出的是型号任务的迅速增长,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管理流程不够精细、对指导工作针对性还不够强等。“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我们的知识管理出现了问题,经验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固化、传递和应用。”火箭总指挥岑拯说。

航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各单位的紧密配合,还需要每个环节、每个成员的通力协作、顺畅衔接,才能圆满完成各项型号科研生产任务。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立足实际,着力推进精细化流程体系建设,推动管理能力的提升。

岑拯解释,精细化流程管理是精细化管理、流程再造、知识管理等与航天时间相融合而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精细化流程管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方式,将航天事业与各环节、各岗位有机、高效地统一了起来。

落实到本发火箭,副总指挥孙岳介绍,试验队针对火箭在发射场的关键操作环节,按照“精、准、严、细”的精细化管理要求,面向总装操作方法和流程,编写了《CZ-3A系列火箭发射场质量故障启示录》《总装车间发射场试验队员守则》《岗长和指挥发射场工作职责》《发射场岗位作业操作程序》《发射场操作岗位“三定”确认表》和《发射场总装工作指南》等相关文件。

这些文件细化了星箭联合操作、下捆绑对接总装工艺流程,将总装操作进行量化,使工艺文件更规范、有序,每一项总装操作更透彻、更精细,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

在岑拯看来,此次任务实现了出厂前、发射场、飞行三个阶段的“零故障”,与精细化流程管理体系的建设密不可分。

持续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317次发射任务中,长三甲系列承担了其中的106次,称得上是‘金牌火箭’‘元勋火箭’,这是属于我们长三甲团队的自豪。”在发射前的动员会上,火箭总设计师姜杰说。

近些年来,作为我国航天发射的中流砥柱,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采取了多项技术改进,在提升发射服务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不断探索。

火箭主任设计师刘立东介绍,与以往相比,本次长三乙火箭技术上主要有两项改进。

其一是继续提升火箭可靠性,测量系统首次从硬件上增加了保护装置和防护手段,以更好地应对飞行过程中的恶劣环境。这相当于给火箭上了一道“保险栓”,能够防止遥测数据丢失,提升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同时对火箭三级发动内部结构产品优化应用。

其二是继续加强地面设备的安全性。此次,长三乙火箭团队重点瞄准火箭的地面设备进行了优化,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减少搬运风险,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岑拯介绍,在2020年春节前,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还将实施发射,这些技术改进也将应用于后续火箭,作为技术状态固化下来,更好地为火箭全面通用化和明年的高密度发射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