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掌管26颗卫星的日子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18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缓解武汉医疗资源紧张而临时建设的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就一直备受关注。虽不能亲历现场,但是通过卫星拍摄的影像图目睹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亲眼见证“中国速度”再次创造的世界奇迹,让不少日夜与死神赛跑的生命看到了希望,也让全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决心。在这些卫星影像图的背后,凝结着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四维遥感运行事业部的心血与付出。

春节假期和疫情隔离并没有放慢卫星运行的脚步,面对值守人员紧缺、工作量大的问题,他们想尽办法,创新办公方式,合理安排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在特殊时期,充分利用一双双太空之眼,默默见证了变化、力量和信心。

一个人手握所有的“星”

2020年的春节,对王泽辉来说具有特殊意义,平淡无奇的日常值班因为疫情的突然暴发,变成了一场一个人的战斗。由于初七后几乎所有的同事仍被隔离在家中,为了保障卫星时刻运行,王泽辉主动要求单兵作战,将航天人的信仰化作行动的力量,一个人从除夕连续工作到了正月十七。

在这漫长的18天里,王泽辉每天都要给卫星做成像计划,确保每颗卫星每天都有成像安排,大概流程是:把任务要求的经纬度点位录到规划系统中,选取点位计算卫星的过境情况,看哪一天可以拍到,在不影响卫星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制作计划。

听上去并不是件难事,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遥感运行事业部目前在轨运行管理卫星数为26颗,每颗卫星的能力、分辨率及约束都不同,单单高分三号卫星就有十几种成像模式,因此特别需要对卫星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妥当安排好成像计划。这对王泽辉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平日里,他主要负责两颗高分卫星的成像计划,尽管上班忙完手头的活,他也会经常主动向同事了解其他卫星的情况,学会了一些基本操作,但是一个人一下子突然要面对20几颗不同“脾气”的卫星,也着实让他倍感压力在肩。

王泽辉在办公室

保障全部在轨卫星的运行,这在平时是8-10个人的工作量,如今全都落在了王泽辉一人身上。除了安排成像计划,他还得协调好不同部门间的需求,同时要与地面站保持沟通,保证任务的正常接收。为了确保不出差错,遥感运行事业部部长曾湧当机立断,决定合理调整一些任务,这样就能确保要紧任务一个不落。

重任当前,王泽辉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尽可能多的卫星运转起来,最大限度保证每颗卫星都有成像安排。连续半个月,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出门,在做好防护措施后,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赶到公司。一到公司就开始忙碌起来,除了午饭和晚饭可以有片刻休息外,往往一抬眼就发现已经到了晚上9点。由于资源卫星和高分卫星运行在不同的办公楼,每天都能看到他匆忙穿梭往返的背影。

最令王泽辉印象深刻的事情除了时间不够用,就是手机总是电量告急,因为只要有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和同事进行视频电话,寻求远程协助,让同事帮忙把关。“特殊时期,需要有人扛起这些工作,况且我的背后站着整个团队,经过这个特殊的值班,现在我基本上对所有的卫星都熟悉了。”王泽辉笑着说道。

卫星实时运行情况

据了解,春节假期和疫情防控期间,遥感运行事业部除了常规卫星任务安排外,还持续为国防需求提供高效服务,共安排卫星成像39次;为国内外4起应急需求提供遥感监测服务,累计应急成像17次,共享应急数据23景。与“天眼”相伴,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有着同事的支持并不寂寞,卫星同样有序运转,同样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国防效率。

居家办公也是一种“请战”

除了王泽辉,遥感运行事业部还有一位特殊的值班人员,他叫王奇。由于疫情隔离,他无法前往办公现场,只好选择将战线转移到家中。王奇负责卫星图像的处理、产品图的制作等工作,“红遍”全国的雷神山、火神山的卫星影像图就出自他的手。

王奇在办公

一般情况下,卫星拍摄完成后,数据从卫星下传到地面接收站,再传到处理中心,下载后进行加工处理,变成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卫星影像图。然而卫星图像处理和一般意义上的修图完全不是一回事,卫星拍摄出来的图会受到轨道、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期间经过的校正、锐化、融合等都需要高度专业的操作,最后才能变成成品,呈现出上帝视角的图像。

对于王奇来说,平时的任务隔一天处理出图像就行,但鉴于火神山、雷神山等医院关注度高,为了让全国人民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医院建设的情况,他主动选择了加急处理。

由于卫星影像数据量很大,一张图有几个G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平时在公司内网环境传输,获取数据只需要短短5分钟,但是在家却要花费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看着传输进度条一点一点龟速前进,王奇恨不得自己钻进电脑里用手推上一把。

好容易影像数据下载完成了,处理和上传又变成了难题。由于家里的电脑配置不够,无法支持大型数据快速处理,想要做完一张影像图至少要花3个小时,而把图上传到服务器又需要至少1-2个小时,这是对耐心和细心的极大考验。

因为缺少高精度的参考数据,保证成品图的精度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在依靠丰富处理经验的同时,需要与历史图像配准才能保证质量。特别是在处理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影像图时,由于两个医院坐落在武汉不同的方位,王奇先是紧急处理了2景影像,又与历史数据进行了对比,等于一天处理了多景图,相当于平时几倍的工作量。由于时间紧张,处理任务繁重,他始终处于紧张亢奋状态,每天基本都工作到凌晨。

雷神山医院变化图

对王奇来说,工作虽然繁重但还算是得心应手,然而最让他焦虑的是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即将临盆的妻子和两岁半的儿子,每天他不得不在工作与家人之间来回忙碌着,家对他来说,不仅仅是家人间的亲情和关爱,更多了一份航天人的责任与值守。

“虽然去不了前线,但能让全国人民第一时间通过卫星图看到武汉各医院建设的真实情况,尤其是通过不同时间的图像对比看到变化,也算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王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