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航空工业沈阳所外场保障的那些事儿

文章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4-23

疫情之下,航空工业沈阳所10余位外场人应用户要求,逆行而上,到位尽责。千里传回的几篇日记里,有意思的事儿还真不少。

安徽:“伙计,等解除隔离,我就能来到你身边啦!”

2月中旬的那个周末,我在家中接到用户的电话,他们遇到了一个结构方面的问题,我查阅资料、请教设计师, 给出了临时处理措施。算算日子,这个春节假期真的有点儿长,好想他们。

过了一周,终于接到了保障任务, 我和同事马上收拾行囊,全副武装坐上飞往外场的航班。航班落地后,我俩还体验了一把特殊的“接站”,一辆军用物资车将我们送去驻地。“司机,快点开呗,我的心早就飞到外场了!”

来到驻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隔离14天,那是一处废弃的家属楼,房间里只有一张板床,还有些潮湿,冬末的蚊子依然猖狂,时常在夜里把我咬醒。楼上住着几个同样接受隔离的人,我们虽然没有进行过交流,但有着一样的使命, 过几天就要并肩作战了,好期待啊。

每次听到外面驱鸟的炮声,就知道飞机要起飞或降落了,“我的‘伙计’,现在你还好吗?等解除隔离我就能来到你身边啦!”

田慧超:“找出故障那一刻,我整个人都特舒畅!”

很无聊地隔离了3天之后,我终于拿到了部队提供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故障的电脑。前期有架飞机出现了故障, 需要对数据源代码进行解析。但这是一项异常繁杂的工作,因为1秒钟数据就有2000多页,要在1个多小时飞行数据中找出故障相当不易。接下来整整3天的时间里,我一直盯着电脑屏幕,甚至有天晚上做梦还在解析源代码。

找出故障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舒畅起来。随后,我梳理了故障过程,所里同事们给出了后续排故的详细方案,用户对我们的工作效率给予了肯定。

隔离结束,我终于能来到保障现场了,就连平时刺耳的发动机轰鸣声听起来都那么亲切。接下来是连续两天的昼夜任务,每次飞行结束都要到夜里10点多。当最后一架飞机安全归位、飞行员顺着登机梯安全落地后,全体机务人员开始进行检查工作。我突然想到了场站悬挂的标语:“甘当天梯托骄子”,外场人不就该这样吗?

施广生:“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当天, 我们就去现场排故了!”

核酸检测结果终于出来了,所有人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大家还来不及高兴,就接到通知:“飞机发动机在空中发生故障。”戴好口罩,做好消毒,我们马上冲向现场排故,终于可以现场“重操旧业”了,咋有点出来“撒欢儿”的感觉呢!我们详细查看了飞参和视频数据,确认飞机各系统工作正常,帮助用户排除了飞机自身故障的可能性,迅速将故障定位为发动机附件工作异常。

疫情给我们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协调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抓紧一切时间,与空、地勤用户一起讨论交流,收集他们的意见反馈到所里,连熬了好几个大夜,最终按时将应急处置预案交给用户, 用户非常满意。

闫小明:“直到飞机落地,那颗悬到嗓子眼的心才落了下来。”

春节过后,接到通知,我们试飞小团队便赶紧奔赴外场。飞机完成一个起落之后,机务人员检查发现飞机某处有撕裂现象,可当天还有一组飞行计划,还能不能继续飞?现在该怎么办?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们,我们必须马上给出判断和意见。

我们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顾不上早已被冻得不听使唤的双手,赶紧跟所里相关专业进行沟通,在充分评估该问题对飞行安全和科研任务实施的影响后,当即建议拆除某处并继续放飞。

目送飞机离地后,大伙儿飞奔到监控大厅追踪飞机状态,毫不夸张地说,那可真是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到飞机落地,大家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不约而同地长舒一口气,“瘫倒”在了椅子上。

没过多久,我们就拿到了飞行数据,大家瞬间再次进入到“战斗模式”,开始对飞机飞行期间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仔细梳理排查。在飞行日协同会上,我们顺利给出初步排查结果和使用结论。

在无数次跟飞、排故过程中,沈阳所外场人竭尽全力保障装备的完好率和出勤率,与部队一起守护祖国的碧海蓝天。外场有他们,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