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边陲 越雨林 中老铁路筑南疆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7-06

炎炎六月,俯瞰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阳光下林间浓密的绿叶随着阵阵风浪粼粼闪闪。在密林地下,一条六千米长隧由北至南悄然穿越重重山体岩石,提前两个月顺利贯通,频频亮相多家媒体。

群山万壑披锦绣,林海铁龙筑南疆,这条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二十五局承建的“尚岗一号”隧道被傣乡人民称为“盐巴隧道”,是“一带一路”中老铁路玉磨段重点控制隧道之一,凝结着项目全体员工1520天的奋斗汗水。

科技引路,在“盐巴”内打洞

“隧道推进的每一米,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玉磨铁路项目经理黄明回忆隧道贯通始末总结道。

2016年4月进场之初,工程除了要面对热带雨林气候雨水频繁、边境地区材料短缺、交通不便等问题外,高地质风险是尚岗一号隧道的“难中之难”。在隧道掘进到中段时,建设者们发现掌子面局部岩块出现了白色结晶体状,检验分析后发现是盐,原来隧道开挖遇到了“盐岩层”。

隐蔽在热带雨林深处的尚岗一号隧道洞口(钟咏峰 摄)

“‘盐岩隧道’目前在国内外隧道施工都极为罕见。”江南大学的教授专家在方案分析会上如是评价。隧道裂水丰富,盐岩石膏遇水会膨胀,造成隧道偏压变形,同时溶出的液体对混凝土和钢构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隧道结构安全危害极大。测算预计尚岗一号隧道盐岩区长达1.2公里,因此围岩等级也从“三级”升至“五级”。

“这好比在盐巴里打洞。”项目总工程师蒋才华比喻。为此,项目部在严格恪守“超前地质预报、短开挖、强支护、及时密贴、严治水、勤测量”基本施工方针同时,联合高校专家设计专项方案,采用“超声波焊机挂设防水板、钢端模施工仰拱及二衬”等特殊工艺,配套“多重支护、隧底换填、全包防水、充填注浆”等措施严防腐蚀,并使用高标号混凝土增强混凝土的耐腐强度。

为防止岩缝水大量涌出接触盐岩,项目改用“微振动控制爆破技术”,减轻盐岩松动,最终顺利穿越岩盐地段。

绿色施工,在原始森林里穿行

“没有树就没有山,没有山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有田就没有人。”这是当地傣族人民的谚语,在森林覆盖率高达87%的热带雨林里,当地人对绿地森林有着天然的尊崇。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对原始森林的占用和对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惊扰,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理念,成为建设者们施工中始终牵挂心间的执念。

尚岗一号隧道航拍(周群能 摄

经与当地政府科学研判,项目优化施工方案,变原施工方案中“斜井开挖”为“进出口掌子面开挖”,仅此一项,就减少占用原始林和经济林40多亩。

取消斜井开挖给施工增加了诸多困难,尤其是工期压力陡增,但对保护自然环境却意义重大。“工期紧张可以日夜兼程赶回来,但森林生态损毁了可能需要几代人去修复。”该项目经理黄明说,项目通过优化工期、逢假过节抢工干,最终成功抢回工期。

由于热带雨林地区地下水含量丰富,雨季时隧道每天出水量最高达1.3万立方米,隧道好比水帘洞,大量夹杂着泥沙、高矿物质的废水涌出,如果随意排放,将对当地水生态造成极大影响。

工作人员在尚岗一号隧道内分析图纸(周群能 摄)

面对这始料未及的废水量,项目部与设计单位充分调研后将设计方案中的三级污水沉淀池扩大至四级,提高废水容纳处理能力,极大保护了当地水质。在涌水源头,项目还创新工法对二衬使用“反坡排水法”,达到清污分流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涌泥对裂隙水的污染。

另外,由该公司承建标段内的8座弃土场,全部实现了整形绿化和尘土覆盖处理,近20公里的路基边坡均实现了防护绿化,为后续复耕复植创造了有利条件。

扶贫攻坚,在民族团结中共处

“每年4月,当地群众都会热情邀请我们到寨子里,一起欢度傣族的泼水节。”项目党支部书记李成业说,经过四年多和睦共处,建设者与当地傣族居民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尚岗一号”隧道所在地勐腊县共有26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所以项目在施工决策中必须充分考虑、尊重当地人民风俗习惯与信仰。

项目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抗疫活动(刘影 摄)

征地之初,红线范围内有一棵被当地村民称为“大青树”的古榕和数座寺庙,逢年过节村民都要前去烧香祭拜。项目部充分考虑村民习俗,深入村寨与村民沟通对接,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制定迁移方案,赢得了当地居民的信任,为迅速解决征地、率先开工抢占了先机。

工程建设四年来,项目坚持定期走访周边村寨居民,为他们及时送上力所能及的帮助。今年初,中老边境防疫形势严峻,项目义务派出防疫队伍,为当地提供防疫知识宣教和物资援助,帮助当地居民渡过难关。

项目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渔业扶贫(刘影 摄)

同时,项目积极融入勐腊县的扶贫攻坚战,先后开展了“修路修桥,通水接电,环境整治,优先聘用当地贫困农民工”等多项专题扶贫活动,近年来共聘用当地劳务人员近600人,展现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