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扶贫路 浓浓中交情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0-22

“连心桥终于通车了!我们店茶叶进货也会方便很多,交通方便了,以后的生意会更好,我去江对面的时间比之前缩短了20分钟,还不拥堵,我特别高兴。”2020年8月中旬,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居民密大姐走在刚刚通车的“彩虹桥”上,满心欢喜地说。

流急坎陡的金沙江、蜿蜒曲折的澜沧江与奔腾不息的怒江一路并行,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造就了“三江并流,四山并立”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98%以上是高山峡谷,千百年来,这里的傈僳族、白族、独龙族群众,零散居住在江畔、山腰。怒江州54万人,近90%是农民,有26个民族直过区。2018年末,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4.3万人,贫困发生率32.52%,而同期全国的贫困发生率已降到1.7%。在怒江州,中交集团对口帮扶的泸水、兰坪、福贡、贡山四个贫困区县,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其中交通不便,是怒江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

“要想富,先修桥和路。”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中交怒江连心桥正是中交集团积极发挥自身基础设施全产业链和投建营一体化优势,以交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在云南怒江,除了连心桥以外,中交集团还援建了福贡木尼玛大桥,切实解决了3万余名异地搬迁安置人员的出行问题,促进怒江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交集团还通过“环村路”的修建来破解怒江百姓“行路难”的难题。在新疆英吉沙县,中交集团按照PPP模式出资6300万元修建的旅游景区道路已投入使用,同时连接英吉沙县5座水库,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还为当地今后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2020年7月,中交集团在定点扶贫中共投入交通扶贫资金2.49亿元,援建大桥2座,惠及贫困人口3万多人。

连心桥通车了

奔腾不息的怒江把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六库镇分成了东西两个城区。桥,成了制约两个城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早在2014年,怒江州政府就计划在六库镇怒江上游的位置修建一座连通东西两岸的现代化大桥,但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迟迟未能实现。2018年8月8日,中交集团投资1.04亿元,中交公规院设计、中交三公局承建的渡口大桥项目正式开工,取名为“中交怒江连心桥”。今年6月,红色的中交怒江连心桥试通车。蓝天白云下,古老的木棉树旁,新颖别致的连心桥显得格外雄壮、靓丽,吸引市民纷纷驻足观赏,上桥体验。

“中交怒江连心桥是怒江州人民期盼已久的重要交通工程,全体参建人员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实现了怒江州桥梁建设史上工期最快、同类桥梁技术最难、各方面配合最好的‘三个最’,充分体现了中交集团对怒江扶贫援助的大爱情怀。”怒江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文辉说。

连心桥是中交集团为帮扶怒江脱贫攻坚援建的首个上亿元基建工程。大桥全长310米,主桥为144米钢箱提篮拱桥,采用整体顶推法施工,顶推施工最大悬臂达100米,创造了目前亚洲单跨顶推最大的记录。桥面宽22.8米,采用双向两车道设计。“别看桥长只有百来米,施工可是一点也不容易。”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吴东东回忆起大桥建设过程,打开了话匣子,“一年有半年是雨季,水深近8米,枯水期时水深也有6.5米,不能通航,只得先填岛筑堰。”从开工起,整个项目就在跟时间赛跑,为给1号桥墩、临时墩施工创造施工条件,雨季前必须完成筑岛围堰,汛期前又必须拆除,以确保怒江泄洪。

江中事赶了又赶,岸上活难中有险,连心桥采取的是顶推施工,受限于怒江每秒3.5米的流速,河道中只能设置1个临时墩。顶推跨径达100米,不但技术难度大,而且安全风险极高。“我们特意做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邀请专家和技术实力强的监控单位进行论证评审和实时监控指导,这才正常施工。”吴东东说。

2020年1月30日,大桥钢架顶推成功后,本打算回家过年的总工程师刘坤鹏和其他几位技术人员因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而留在项目部,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几个人天天吃方便面,耐心等待着疫情缓解时刻。等到复工复产后,六库已进入高温季节,大家坚持顶着炎炎烈日,24小时不间断施工,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

如今,连心桥身姿挺拔,把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市六库镇江东、江西两个片区连接起来。大桥东端的木棉树枝叶茂盛,见证着中交人真情实意的扶贫故事。这棵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树,不仅是文物,还是很多当地群众心目中的“圣树”。为了保护这棵树,项目部以最快速度调整了施工方案,将桥位向北侧偏移了30米,让古树变成了连心桥桥东的“迎宾树”。

“当地人都很友好,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常将笑容挂在脸上,他们晨跑锻炼从项目部门口经过时,总会特意慢下来往里面望望,我能感觉到他们眼中的期盼和渴望。这是我进公司第一个项目,辛苦但值得。”中交建设者姜麟丰回忆起自己的建桥生活就滔滔不绝起来。“连心桥建成后,六库镇又多了一道靓丽风景,还能起到交通分流作用,缩短通行时间,百姓出行也会更方便的。”

“环村路”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没有中交集团,就没有这条‘环村路’。”福贡县上帕镇腊吐底村俄夺底自然村第二书记阿南肯感慨道。

阿南肯口中提到的“环村路”,其实是连接易地搬迁安置点和村级主干道的一条路。短短4个月内,“环村路”便修通了,将村里唯一一条上山不足一米宽的石板路变成了4米宽的水泥道,还从各家门前通过,实现了“家家通”。

上帕镇腊吐底村是福贡县计划建设的117个易地搬迁定居点之一,建设地点位于腊吐底村俄夺底自然村丁发比地块,项目规划新建安居房50套,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户均120平米,惠及50户20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78人。

建设过程中道路问题却“卡了脖子”。连接村级主干道的道路又窄又弯,大型运输车辆根本无法上路。“没有办法,所有建设物资全靠肩挑背扛,价格成倍上涨。人难出去,东西运不进来,一块砖背上去价格要翻几倍。”阿南肯说。

道路就如同身体的动脉血管一样,修一条通往山下主干道的路,打通“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然而,建设这样一条道路,一开始就面临较大资金难题。

时任中交集团挂职福贡县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李常智兼任腊吐底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在调研中获悉这一情况后,便立即与各方沟通。最终,中交集团补足了地方政府不足资金,让当地百姓尽早搬迁致富。

2017年6月,项目正式启动。由于上山路窄,大型施工设备无法上去,只能全部依赖人工作业。4个月后,建设者硬是靠着双手,修出了一条3.2公里的主干道,这期间,光磨破的手套就有几百双。

“有了这条路,我们的生活也就有盼头了。”阿南肯笑着说,眼里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