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造太湖之滨
——苏州湾文化中心建设纪实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1-19

太湖之滨,一颗璀璨之星冉冉升起,苏州湾文化中心在万众瞩目中逐步落成。项目以“双飘带”立面交织起苏州大剧院和吴江博览中心两大标志场馆,是全国首个将大剧院、影院、博物馆、会展中心、规划馆等场馆和功能融入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近日,中建集团承建的苏州大剧院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试运营,吴江博览中心进入收尾阶段。临水而建的苏州湾文化中心,正以独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和创新多元的业态组合,打造文化、创新、商业新典范。

柔美之中是“最难”

苏州湾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悉尼歌剧院。走进大剧院,气势磅礴的空间和转承起伏的线条,塑造了传承与创新的现代浪漫,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条柔美而旖旎的“丝绸飘带”。

剧院建筑是建筑界公认的“建筑最难”。看似柔美的“丝绸飘带”却给项目施工带来巨大挑战。“飘带”由3000吨钢材拼接而成,高位飘带总长约250米,低位飘带总长约380米,最大跨度近100米,是全国长度最长、跨度最大空间弯扭管桁架,吊装或拼装难度极大。结构复杂、跨度大、支撑点少,高低飘带同时施工,如何控制安装精度及空间形态成为项目最大的难题。

经过缜密分析,项目团队创新提出管口四向坐标控制法、内弧点复测法等一系列新方法实现飘带整体空间弯扭形态。另一方面,项目采用以位移控制为主、反力控制为辅,按比例控制的分阶段整体分级同步卸载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飘带的问题解决了,还有更难的异形屋面。项目通过新技术将所有桁架长度超出观众厅范围,设置滑移轨道及辅助装置,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完成了大剧院观众厅弧形屋盖同步滑移施工。同时创新提出“混凝土独立梁抗扭提升”施工思路,设计研发联排扁担式提升架,严格控制空间定位及现场提升,有效提高桁架安装效率,实现主舞台区超重桁架的高质量安装施工。

如何保证最优的声学效果?为保障专业演出效果,减少系统运行引起管线震动带来的噪音,项目在设备下方设置隔震基础,排练厅设置声学浮筑层,空调机房内的所有风管及水管使用弹簧隔震支吊架,机房外使用橡胶隔震支吊架,空调系统的送回风管道上增加近千个消声设备,确保呈现给听众“声”临其境的体验。

工作室里话“创新”

项目先后承办苏州市装配式工程现场交流会、吴江区钢结构施工技术交流会等多项重大活动,推广项目施工关键技术及各类管理经验,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累计接待各类观摩100余次,观摩人员5000余人。

社会各界的认可,得益于项目一直坚持的创新创造。项目成立之初就设置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风管直缝自动焊机简单易学,工人5分钟上手,90秒完成1.25米长的焊缝焊接,提高近4倍的焊接效率,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施工质量也得到业主、监理方的一致好评。

项目还牵头研究百米级跨度柔性空间弯扭管桁架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经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2019年度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土木建筑科技奖二等奖,申报发明专利3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BIM奖项3项,QC成果7项,共推广应用10大项35小项新技术。

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无论是想看一场经典的芭蕾舞剧,还是细细品味充满东方韵味的昆曲;无论是想听一场涤荡心灵的音乐会,还是在吴江博物馆追寻两千年的姑苏记忆……未来,闲庭漫步东太湖畔,即可享受高雅艺术和自然风光的熏陶。可容纳1600个座位的大剧场,亚洲首家、全球最大的沉浸式8k未来剧场……未来,苏州湾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是文艺青年打卡地,也将为市民创造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

见证城市文化名片,尽享文化融合魅力。这张最美名片的打造,离不开中建人的辛勤耕耘。中建三局项目经理李俊从现场进度、技术交底,到材料采购、质安把控,他身体力行冲锋在前;中建安装项目副经理张东凯安家在太湖边,不过百里的路程,但他为了工作数月不归也是司空见惯……为了兑现“把项目建好”的承诺,尽快将大剧院全貌展现给苏州市民,大伙儿为这座现代化“网红地标”铆足干劲、火力全开。

历时1500多个日夜,如今项目建设迎来了曙光。12月中旬,苏州大剧院将迎来正式“首秀”——红色话剧《日出东方》演出。届时,这里将开启一场当代文艺饕餮盛宴。

细微之处皆为匠心之致,细腻渗透、品质雕琢,当传统与现代文化完美融合,这座承载长三角文商旅共荣发展的新地标,正谱写出太湖之滨美妙的建筑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