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大地绘制画卷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02

因复杂的地形特征与严苛的天气条件,四川雅安市一年到头难得几日晴天,光学遥感观测窗口极为稀缺,使得这里在全覆盖、高精度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方面仍是空白。

不久前,一队年轻人来到雅安,他们穿着雨靴穿行于山林,拿着设备、扛着移动站,带上氧气面罩飞上6000米高空,成功绘制出川西高原的高精度地形图。他们是航天二院23所“天绘”党员突击队。

穿云透雾 昼夜不歇

在6000米高空,由于通航飞机与毫米波雷达设备连接处不密封,空中的寒风直接灌进机舱内,突击队员们佩戴氧气罩维持着呼吸,并时刻关注设备状态,确保测绘数据顺利录取。顶着心理、生理双重压力,一趟飞行任务要持续5-7小时。

我国西南地区常年多云雾,光学测绘时间窗口短,常规的光学手段难以按时完成测绘任务。近年来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划亟须高精度地形图,满足大范围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定期、快速、及时获取的需求。

23所科研人员研制的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绘系统,不受天气影响,可昼夜工作,能在西南地区实现有效测绘。同时,系统可对地面物体进行精细化分类,通过定期获取数据,为地方政府治理林、田、湖、草提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数据支撑。

执行此次测绘任务的“天绘”党员突击队,成员学历高、党员比例高、青年比例高,他们以“征服测绘困难,服务大西南”为目标,承担起国家测绘困难地区机载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市场开拓的重要任务。

雅安是今年的第二站。今年1月初,测绘团队首次获取了位于贵州大山深处高分辨率干涉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数据,而后又在贵州省示范区进行了1:2000和1:5000比例尺航空测绘试验。突击队成员克服了大雾严寒天气和晕机缺氧反应,在崇山峻岭间昼夜奋战上百小时,飞行18个架次,完成国内首次大面积数据采集。

“把这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我们非常放心!”当“天绘”党员突击队将数据成果提交用户时,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评价。

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国内做雷达的研究所有许多,但推广到测绘领域的只有少数几个。”23所毫米波测绘雷达技术负责人介绍道。

从技术成果看,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产机载雷达设备技术日渐成熟。从研究所走向市场,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机载雷达到了应用突破的关键时期。

从市场前景看,随着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新型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城市建筑规划、城际道路建设、自然环境监测等民生工程都与此密切相关,市场机构预测这将带动千亿级测绘市场发展。

“我们所研制的机载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绘设备有先天优势,体积小、布置灵活、数据获取成本低、图像清晰度高,所里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结合用户需求完成了多项示范应用,具备充分的人才储备优势。”高主任说。

结合市场发展趋势,23所充分发挥设计、生产、集成一体化优势,研制更小、更轻、更便携的新一代无人机载设备,并已搭载中型、大型无人机开始试验。而每一次试验,突击队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确保任务圆满完成。

完成雅安市测绘任务后,“天绘”党员突击队奔赴云南,昆明市东川区正等待他们绘制出一幅更全、更大、更精细的地图,持续记录当地的矿产、山势、水体变化。

紧跟国家“全国一张图”战略目标,未来,测绘技术需求将进一步扩展,测绘市场仍有无限发展空间,23所“天绘”党员突击队的测绘工作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