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少帅——记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杨伟

文章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7-07-31


中航工业副总工程师,杨伟依然长年坚持战斗在成都科研一线,和研制团队同甘共苦,及时把握研制进展,迅速处理关键问题,指挥着歼-10系列、“枭龙”等多型飞机研制齐头并进。

信心,永不言弃的喷涌源泉

“杨伟这个同志只要目标明确,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充满信心、义无反顾地去努力实现。”宋文骢总师对杨伟满怀自信、坚韧不拔的精神赞赏有加。杨伟总是在勇迎挑战、攻克难关、收获成功、再迎新的挑战……的过程中,稳扎稳打地彰显人生价值——


1978年,15岁的他报考西北工业大学。杨伟患有色弱,这对航空行业来说可是大忌,但是努力的人终会遇到伯乐。当时的系主任罗老先生也是色弱,通过严格的考察,杨伟终于以优异成绩被破格录取,从此与航空结下不解之缘;22岁研究生毕业,他走进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式开启逐梦蓝天的不凡航程。


西北工业大学的5381班出了三个飞机总设计师

突出的才华和十足的干劲使他很快承担起“突破第三代战斗机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重任。他带领课题组的科技人员以全新的思路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施了全系统数字仿真和原理试验;成功主持研制了地面综合动态试验设施——铁鸟台;主持研制了歼10综合仿真模拟训练系统和综合自动检测系统,创造性地提出全任务构型、多级配置、系列化发展的设计理念,实现了高逼真作战环境下的单机训练、联网协同作战以及对抗训练;作为飞控系统总设计师,成功主持完成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全权限、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制,并以其高可靠性大量装备部队。试飞员高度评价:“飞控系统表现很好,飞行品质均为一级!”


1998年,35岁的杨伟受型号总设计师宋文骢的委托,全面主持歼10飞机的设计优化、排故攻关和设计定型等的一线研制工作。他带领同志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提出采用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案和要求,使定型试飞起落架数大大减少、周期有效缩短。同时对试飞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不断探索进一步拓展试飞的有效方案。歼10飞机在我国军机史上第一个实现当年定型、当年批量装备部队。

新千年伊始,歼10双座飞机和“枭龙”飞机两项研制任务同时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展开。一个是急需装备部队的型号任务,军令如山、后墙不倒;一个是国际合作项目,市场牵引、信誉至上。两个型号的研制节点几乎重叠,都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首飞。

形势异常严峻,杨伟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两型号研制任务齐头并进。歼10双座飞机,在短短9个月内跨越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如期成功实现首飞,并于两年后设计定型,这是我国少有的“不拖进度、不降指标、不涨经费”的及时装备部队的大型军机项目。“枭龙”飞机,从冻结技术状态到实现首飞仅仅历时23个月,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两个型号研制节点如期守住,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

2006年4月,装配了完整航电系统的“枭龙”飞机04架成功实现首飞。如今,“枭龙”飞机已经走出国门。 2007年、2008年,“枭龙”飞机连续两年参加巴基斯坦的国庆阅兵典礼,受到高度赞誉。2010年和2011年,“枭龙”飞机先后参加英国范堡罗、中国珠海、土耳其伊兹密尔航展,再次获国内外广泛好评。

潜心,更上层楼的团队基石

近年来,多个重大型号项目并行研制,参研人员以超常意志连续拼搏,十分艰苦。这对高效的资源配置、准确的进度节点、合理的经费需求、特别是技术状态的控制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杨伟敏锐地意识到:未来,集群而来的任务必将空前繁重,仅仅靠拼体力、拼消耗来拼任务,难以为继,无法迎接更大的挑战。作为多型号的总设计师,不能光鼓励大家苦干,必须要有好的方法使资源最优化。

于是,他高瞻远瞩,积极组织创建新的大型武器装备研制管理平台。在设计师系统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柔性组织、实施设计流程再造、大量运用数字化设计等先进手段,以精益设计和敏捷管理为核心,构筑现代化的多项目管理新模式。

创新的研制管理模式,促进了主机厂所之间研制技术、研制设施和制造技术的协同运行,确保了研制全线高效率、高节奏地运行,保障了不同项目、不同研制阶段的风险控制和有效管理。

杨伟致力于打造先进战机,并以航空为主体,引领包括电子、信息、材料、机械、冶金、化工等领域最先进的集合体上台阶。注重于技术和业务流程的创新、方法论和研发模式的创新、软实力和硬实力并重的基础提升。

在型号研制中,他严格要求设计师系统必须有超前的想法和切实的行动。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研究确定设计方式和理念;始终遵循合理高效的原则,选择确定设计软件和规则。注重每一个细节,同时从便于制造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权衡,更加高效顺利地按节点圆满完成研制任务。


“打造跨代新机、引领技术发展、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卓越团队”,通过杨伟团队的集智倾力、超常拼搏,已呈现雏形。

忠心,勇往直前的澎湃动力

“航空报国”是杨伟永恒的追求。

“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和同事们一起研制出更多更先进的战机,为壮军威、扬国威,强大祖国的国防,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我们的努力和贡献。”

杨伟既是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又是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不仅需要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高尚的思想品格、顽强的拼搏精神。他反复向团队强调:“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能承担国家最重要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制任务,本身就十分光荣。忠诚,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浓烈的爱国情怀,是他内心明辨方向的指南针;纯真的赤胆忠心,是推动他持续向前的澎湃动力。他坚持以报效祖国为最高荣耀,在创造一流的科技业绩中书写人生辉煌。

也有极度疲惫的时候,当听到中层干部汇报:“大家简直是在拼命啊……”杨伟的心情也很沉重:“我已不忍心再说什么,我们的同志已经尽了该尽的力。作为总师,我只能拜托大家,再鼓一把劲,再咬咬牙,再撑一撑,一定要守住节点!”

他自己,则始终冲锋在前。作为具有30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深知自己肩上的神圣使命;作为长期从事航空工程技术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中国和世界的差距,他心明如镜。清醒的民族责任感一刻也不曾离开过他的内心。

杨伟多次要求团队进一步增强诚信感和荣誉感,面对努力争取来的任务,要尽全力兑现诺言。歼10双座飞机、“枭龙”飞机……一系列型号研制任务的相继圆满完成,无一例外地履行了团队的庄严承诺。水到渠成,他也因此获得了多项成果和荣誉,并被上级领导誉为国家的宝贵财富。

“飞机设计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和我的同事们构成了一个很好的团队,一个上万人的团队。大家互相协作支持,克服着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作为总设计师,我所做出的任何决策,都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成绩和荣誉应该属于大家。”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从他朴素的话语中自然散发。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杨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激励下,一批传承奉献创新精神、具有先进设计理念、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已经形成梯队,想从未来发展所想,行从现实实际而行,推动着我国航空工业科技持续创新、不断发展。(文/杨柳 图/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