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项目成为中国海油工程领域亮点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7-12-14

图为中国海油海油工程建造的俄罗斯亚马尔项目模块夜景。

“四无”局面进军LNG

2012年9月,我国海上最大的采油平台——荔湾3-1,正在青岛进行施工。就在这时,在千里之外的天津港南疆场地,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悄然打下了第一根工程桩。

谁都没有想到,这普普通通的一根工程桩,拉开的却是海油工程大力拓展国内LNG业务的序幕。

拓展LNG业务,一直是海油工程“酸楚”的渴望。

中国海油是中国进口LNG领军者,自2006年广东大鹏LNG接收站伊始,就先后在福建、浙江等地建设了数个LNG接收站。

2007年,海油工程便明确提出进军LNG领域。

然而,由于当时石油行业正处于景气周期,国内海上油田开发建设火热,海油工程无暇他顾。何况,在LNG建造上,海油工程是白纸一张,所以这些LNG接收站项目,在2012年之前均由国外公司作为EPC总承包商。

2012年,受业务周期性震荡影响的海油工程,决定参与竞标天津LNG储罐EPC总包工程项目,以此契机进军我国陆地LNG工程领域。

时任海油工程党委书记兼执行副总裁的杨云这样解释高层的想法:“LNG工程要从无到有,做大做强,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海工继上游业务、国际业务之后又一核心业务,形成海工业务发展‘三足鼎立’的局面,实现上中下游全面发展。”

尽管面临一无业绩、二无技术、三无人才、四无资源的“四无”局面,但这一业务的经济效益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让人心动。

中国首个浮式LNG进口站建设项目,一期年设计吞吐能力220万吨,一期总投资约57亿元,涉及码头工程、接收站工程、输气管道工程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后续还将开展二期工程的建设,规模不小于每年600万吨。海油工程有望从中获得10亿以上设备、钢结构和工程安装订单。算上此前与日本JKC公司的3亿美元LNG模块合同,海油工程仅2012年一季度,就签下订单至少30亿元……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LNG项目,成为海油工程接单亮点。

在得与失中艰难蜕变

实际上,在进军国内LNG之前,海油工程就已经进入国际LNG市场。

早在2010年,海油工程就与雪佛龙公司签订了澳大利亚Gor-gon液化天然气工厂工艺模块建造项目合同。

该项目是海油工程第一个液化天然气模块化工厂建造项目,也是首次将模块化建造用于液化天然气工厂建造的工程项目。只不过,这一项目与天津LNG项目相比,技术含量不高,所做的工作仅仅是“建造管廊”。

表面看起来,一些LNG业务要么只是“微利”,要么成了“烫手的山芋”,让海油工程在疼痛的转型中交了学费。不过,通过承揽这些项目,海油工程却掌握了一系列LNG模块建造关键技术,打造了LNG产业链的国际品牌,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Gorgon项目是海油工程第一个陆地LNG模块项目,虽然只是约4万吨的管廊建造任务,却使海油工程的建造场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唯一取得1000万工时无伤害无事故优良业绩且按期交付的生产场地,进一步提升了海油工程LNG模块建造的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通过实施LNG储罐EPC总承包项目、接收站详细设计项目、气田终端可行性研究项目、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海油工程实现了LNG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的全范围覆盖,初步具备了LNG全产业链总包能力,彰显了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施工管理能力……

这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百亿大单——亚马尔LNG项目。

2017年8月16日,随着亚马尔LNG项目最后2个核心工艺模块的交付,海油工程抢占高端装备市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该项目36个核心工艺模块建造中,海油工程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突破了数项技术瓶颈:突破结构-50℃极寒焊接工艺,为模块进军北极“强身健骨”;自行研发的泡沫玻璃切割设备将手动切割的效率提高了3倍,将国外厂商50%的切割利用率提升至72%;提出连续型百叶窗替代方案,使综合建造成本节省4000余万元等。海油工程因此跻身国际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第一梯队”,打破了国际同行在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领域的长期垄断。

亚马尔项目的成功交付,使海油工程真正在国际LNG模块建造领域打响了名声,模块化产品品牌得到国际能源公司高度认可,顺利实现了大型陆上模块建造业务由模块管廊中低端产品向核心工艺模块高端产品的升级转型,实现了由模块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蜕变”。

从不足10%到“半壁江山”

又一个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即将开工,海油工程公司总裁、党委书记金晓剑喜上眉梢。经过七年的积累,如今的海油工程在LNG业务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Gorgon项目到亚马尔项目,海油工程的建造能力实现了从管廊等辅助性工艺到核心工艺的大幅跨越;从天津LNG项目到亚马尔项目,海油工程实现了“液气通吃”,即工艺覆盖了从天然气到液化天然气、再从液化天然气到天然气的转化反应全过程……

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是,除了LNG船,其他LNG项目海油工程基本造了个遍。

体现在数字上,海油工程业务转型的规模是极其惊人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海油工程非海洋工程类业务营收占比不足10%,毛利率仅为7%,而到了2016年,非海洋工程类营收占比达47.77%,接近“半壁江山”,毛利率更是提高到了23.26%。在非海洋工程类中,最主要的即是LNG。

这使得海油工程经受住了行业低谷的“大浪淘沙”——在低油价寒冬下,不少同类企业亏损、破产之际,海油工程经受住严峻考验,盈利表现依然良好,现金流充足,具有良好的抵御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这让海油工程在“油价新常态”下,补齐短板,实现稳健发展。

海油工程作为中国唯一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为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自成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均以传统的导管架和组块等产品作为市场“敲门砖”、保证生存的“铁饭碗”。

然而,近年来,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形势更趋严峻复杂,经济增长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受油气田开发周期性影响,全球海工工作量和经营业绩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现象。在低油价“寒冬”新常态下,许多油田项目纷纷削减投资或推迟项目,海油工程进军市场的步伐艰难前行……这些不利因素的客观存在和相互交织,使海油工程原有的“一招鲜”面临更大的市场开发风险。然而,通过大力拓展LNG业务,海油工程持续加强了国际化能力建设与管理,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互补双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局面。

此外,这也使得中国海洋工程企业于低油价下得以“抬头”,在全球海洋工程市场实现了逆势扩张。

受市场严重萎缩和各国抗风险能力不同的影响,中国、新加坡、韩国合计市场份额不断下跌,但中国占全球海洋工程市场的份额却从28%上升至48%,一举超越传统海洋工程强国新加坡和韩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这意味着,作为清洁能源,我国LNG产业必定大有发展空间。实现了战略转型的海油工程,未来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