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航局北仙项目部的“绿色革命”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5-03

凌晨2点, 42岁的中交二航局北仙项目部司机严玉槐正蜷缩在床上,仔细聆听沙土掠过地面打在玻璃窗上噼里啪啦的声音。同样的声音,严玉槐的父辈听过,他的爷爷也听过。

 第二个“罗布泊”

甘肃省民勤县,严玉槐的家乡,东西北三面被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包围。目前,是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民勤到底有多旱?看看这里的环境就知道了。稀疏散落的梭梭林中,到处是破败的土坯房,墙是黄泥和着草糊上去的,从远处看,民勤县已经和这“沙窝窝”浑然一体。“我们这里的农村,一周才供水一次,每次不到半小时。民勤人都惜水如金,洗衣水、淘米水,都会二次利用。 ”严玉槐舔了舔他那干到发白的嘴唇说道。

从东部地区来的李慧星第一次体会到“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的可怕。北仙项目部刚筹备的时候,就遇上了沙尘暴,旁边人的话还没喊完,铺天盖地的沙尘卷着砂砾就从天空滚下来,顿时眼前一片黄,看不到房子,看不到汽车,甚至看不到自己的腿。漫天黄沙中,只有驻地外高悬的“中国交建”蓝色旗帜还在肆虐的风沙中艰难挣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每年春季,民勤县都会掀起防沙治沙的热潮。今年,北仙项目部也加入到了这场“绿色革命”中。

要和黄沙斗一斗

年降水量127 . 7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623毫米。要在民勤种树,谈何容易。

李慧星带领的“护绿小分队”偏偏不信这个邪,他们把地点选在了民勤县海拔最高的莱菔山上。“种树,不就刨个坑,栽下苗嘛,能有多难? ”李慧星说。

然而,从项目部到莱菔山40多公里的路程,就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路面凹凸不平,加上已经沙漠化的路,车辆极容易被“坑” ,一旦车轮陷进沙窝,就别想出来。全程大家都提心吊胆,车在蜿蜒的沙土路上小心翼翼跑着, 40公里的路程竟然爬行了几个小时。

到了山下,一望无垠的沙丘像一条黄龙横卧在莱菔山的两侧。李慧星的心里顿时掀起了巨大波澜,要想扼住黄沙的喉咙,难呀!扑面而来的大风飞沙走砾,李慧星叹着气说:“感觉自己像置身于沙尘暴的中央,衣服里、嘴巴里、鼻子里都是沙子,这样的空气真令人窒息。 ”

必须甩开膀子大干一场!“25个人, 25双手, 25把铁锹,我们一定要在莱菔山拉上一条绿色防沙带,和这黄沙斗一斗。 ”李慧星说。

筑绿带锁“黄龙”

项目部买的梭梭树苗,在当地被称为“沙漠先锋” ,能在年降水不到100毫米的荒漠土壤上存活。在民勤种梭梭,再合适不过。

但要在这片沙漠腹地种树,是门技术活,不能蛮干!

怎么种?要注意什么?得有讲究。为此,项目部请来了县国土资源局的种植专家,为大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 。“梭梭的种植要注意两点,一是种植坑的深度保证30至40公分,避免水分流失严重。 ”专家边说边拿起铁锹示范边说,“二是为了提高存活率,一个坑里需要放3到4株树苗,然后覆土压实” 。说完已经麻利的完成整套种植流程。

大家心领神会,迅速开始种植活动。一人拿着铁锹铲土,一人放置幼苗,栽完后再将土踩实。最后还要一次性浇足水,树才可能存活。“今天凌晨我在蚂蚁森林里收取了18克能量,还差一点,我就能种上一棵梭梭树了。没想到现在我却在民勤亲手种上了这颗梭梭,赶紧发个朋友圈炫耀一下! ”技术员董攀得意地说道。

黄沙洼,任狂风漫卷,沙土飞扬,伴着艰苦劳作的汗水渗入地下,换来了一条条骄傲而又张扬的绿带。不知不觉,李慧星和他的同事们已经绿化了73亩沙土地。

接下来,他们还将在这片土地上种上1200亩梭梭树。李慧星不敢想象未来这些土地会是什么样,“沙窝窝应该会变成绿洲吧,我们种下的梭梭也将傲然挺立,迎风不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