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电力足

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11-22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地大力发展奶牛等家畜养殖业,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突泉县电网不断发展,供电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为经济发展、百姓致富奠定了基础。

11月15日,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一早,天兴牧场里已忙得热火朝天。转盘式挤奶机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人把鲜牛奶放入保鲜室,等着收奶车送到工厂加工。

“牧场自从去年购置了转盘式挤奶机,工作效率大大提升,牧场再次扩建指日可待。”天兴牧场负责人刘大伟说。在他看来,突泉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可靠的电力供应。

建牧场供电有保障

1971年以前,突泉县镇内供电靠突泉县工业局柴油机发电。1971年9月,该地区电网接入东北电网时,营业户数仅为300户左右。长期以来,群众生活、生产用电得不到保障,牧场只能人工挤奶,效率低,牛奶也无法保鲜。

改革开放以后,突泉县电网快速发展。到1985年末,该县建成4条60千伏线路,全县14个乡镇、429个自然屯和一个盟属农场全部通了电。突泉县畜牧业也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随着蒙牛乳业在兴安盟落户,各级政府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饲养奶牛,一时掀起了养牛热潮。时为兴安盟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委的刘大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上了奶牛养殖的道路。由于没有创业经验,他没想到要解决牧场的供电问题。好在,突泉县水泉镇供电所当时的所长郭永生主动找到了刘大伟。根据牧场的电气数量,郭永生预估了牧场的用电量,帮助刘大伟在牧场安装了一台5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随着牧场的不断扩建,场区的配电变压器也一次次增容。2017年,牧场有了3台315千伏安和1台1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

电压稳、动力足,草料加工、牛棚照明、挤奶、保鲜有了电力保障,牧场效益也越来越好。刘大伟的牧场解决了周围村落150多名居民的就业问题,为1400多户农户发放入股分红,成了兴安盟产业扶贫的典型。

农田灌溉动力足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突泉县对牲畜青储原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11月8日,突泉县供电公司哈拉沁供电所组织员工检查机井供电线路,确保农田灌溉可靠供电。

哈拉沁村田地里,村民张永亮正在收割玉米秸秆,用于制作牲畜青储饲料。今年,张永亮根据季节变化,在地里种植了小麦、玉米以及苜蓿草。

据张永亮介绍,从前小麦和玉米秸秆都被打碎散在地里,但现在可以收割起来卖给牧场,增加了一笔收入。今年夏天,张永亮第一次尝试种植了苜蓿草。苜蓿草蛋白质含量高,是草料中的营养品。苜蓿草需水量大,水是保证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但是,2016年之前,哈拉沁村农田灌溉是个问题。

2000年左右,突泉县大部分农田灌溉是以农用手扶式拖拉机的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牵引水泵,抽水灌溉。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灌溉成本也越来越高。农田水井通了电,农民便开始用电浇地。然而,每到农灌高峰时节,限电问题时常发生,抽水浇地让农民发愁。

2016年起,突泉县供电公司实施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该公司两年共投资2.07亿元,新建和改造变电站两座、容量共4万千伏安,线路23.33千米,完成了哈拉沁村在内的64个中心村电网建设改造、7622眼机井通电任务。

哈拉沁供电所员工刘济嘉在农网改造施工时结识了张永亮。张永亮见到刘济嘉,热情地走上前:“今年,不仅苜蓿草长得好,连玉米秆也粗壮。把玉米秆卖给牧场又能挣一笔钱!”

牛棚顶建光伏电站

10月15日,永安镇永安村村民王德明到突泉县供电公司永安供电所办理光伏发电并网申请业务。

王德明前些年一直在外打工。这两年,在养牛热潮的带动下,他也回家养起了奶牛。一天,他在电视上看到光伏发电的新闻,眼前突然一亮:牛棚上正好可以安装光伏板,养牛用电不就可以解决了吗?说干就干,王德明很快将装光伏板提上日程。

由于缺少光伏发电及并网方面知识,王德明经常到永安供电所咨询相关事项。供电所员工倪广旭不仅耐心地向他讲解光伏发电并网知识,还上门指导他安装、维护光伏发电设备。

接到并网申请,倪广旭和同事一起赶往王德民家进行现场勘查。得知自家光伏发电设备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万千瓦时,王德民很兴奋:“这些电不仅够养牛用,家人看电视、洗衣服、照明用电也够了。”

突泉县像王德明这样的光伏发电客户有24户,此外还有3座66千伏的光伏电站。兴安盟地区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45.82万千瓦,占该地区发电总容量的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