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央企生产⑨】中国化工:战“疫”保障阵地上的“红色堡垒”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04

责任之上,是更重的责任。极限之后,是下一个极限。这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团队,它伴随企业而生,它的旗帜在一代又一代党员手中传递,从不曾褪色。这就是中国化工沈阳化工氯碱分厂党总支。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之时,该党总支在消杀产品次氯酸钠生产一线建堡垒、举旗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员工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一周时间内就将日产能由120吨提高到创纪录的240吨,并正在向日产300吨发起冲击,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的防疫消杀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资保障。

传承“红色基因” 党员群众合力攻坚

沈阳化工以氯碱生产起家,82年来从未中断。氯碱分厂是公司最早成立的生产单元,虽然建制和名称几经更改,但产品始终都是氯碱。从1950年开始设立党支部以来,党组织一直都在这个团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今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消杀产品一下子供不应求。沈阳化工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次氯酸钠生产企业,承担着保供应的重任。1月25日,中国化工应急指挥中心要求集团公司涉次氯酸钠企业做好生产任务安排,确保防疫物资供应。作为次氯酸钠的生产分厂,氯碱分厂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进入极限模式。要在确保自身防疫不出问题的情况下,把人的力量发挥到极限;要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把装置开到极限;要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的基础上,把产量推到最大。

氯碱分厂党总支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79名党员全部取消休假,补充到一线,与操作工一起调整控制参数,分析中控质量指标。

克服重重困难 环保装置转型生产装置

在春节之前,次氯酸钠只是沈阳化工的一个副产品,其生产装置准确地说是公司的一套环保装置,分吸收塔与尾气塔两部分,串联使用。吸收塔作为氯气生产系统异常情况下氯气回收的主力塔,尾气塔作为尾气排放余氯量为零的保障塔。由于其环保装置的定性导致这套生产装置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只需要具备异常状态下的吸收能力即可。

然而,在春节之后,它却转型成为一套重要的生产装置。尤其是以提高产量为目标时,这套装置需要控制的关键点一下子多出很多,比如碱液循环量、碱液循环温度、氯气通入量、循环液碱浓度等,都是考量氯气吸收能力以及次氯酸钠成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进行自动化控制改造已经来不及了,那该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呢?党员先上,坚守生产现场!

“一接到生产应急物资的任务,分厂党总支班子就决定成立党员突击队,并联合氯碱分厂第三党支部中氯氢处理工段的主力成员进行紧急研讨,对影响次氯酸钠生产提速的瓶颈、安全风险以及质量风险进行了分析研判”。党总支书记曹凤民说,综合各方面因素,党总支制定出4项重要措施以保障次氯酸钠产品的高速生产:一是通过监测循环泵电流,保证吸收塔碱液循环量;二是增设氯气流量计,严格控制氯气的通入量,保证成品质量;三是改进循环液配制方法,充分利用氯水,缩短次氯酸钠制成时间;四是岗位操作工提高巡检频次,次氯酸钠成品的切换操作由岗位加替班双人执行,以尽量缩短生产停滞时间。

科学挑战极限 创造建厂82年新纪录

“因为一直是作为环保装置运行,所以这套尾气吸收装置的次氯酸钠产量到底能达到多少是不好精准预判的,这是我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最大困难。”突击队副队长金翔宇身兼数职,他是党总支副书记、分厂副厂长,同时还是氯氢工段的责任工程师。要保供应量,更要保证产品质量,这直接关系到消杀效果。“生产中如果操之过急,通氯量过大,不但不能增加产量,反而改会造成次氯酸钠成品不合格,从而影响最终的产量”。

曹凤民、金翔宇带领党员突击队在现场不断尝试、不断调整,逐渐摸索出精准的操作方法。由于没有在线分析装置,他们要定期采样分析循环液的含碱量。随着循环液含碱量的逐渐降低,岗位操作人员要提高采样分析频次,从每小时分析一次到每3分钟分析一次,每槽次氯酸钠即将制作完成前的1小时,都要在现场值守。就这样,党员突击队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苛的专业精神,以人力达到了媲美自动化控制的产品质量与产量。

突击队员高红宇和李龙学是氯氢处理工段的班长兼值班长,既要兼顾班组管理与岗位替班工作,又要协调生产,做好分厂夜间生产的调度工作,被同事称为次氯酸钠产品的“生产专家”,对于生产异常均可以精准差异,迅速处理。为了保证产量和质量,高红宇和李龙学每个夜班都放弃两小时的夜间休息时间,干满13个小时。经过不懈努力,仅用一个星期就创造出次氯酸钠日产超240吨的新纪录。两位党员对装置继续“严看死守”,以更高的责任心和更加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不断优化操作、精细管理,增加分析频次,向日产量300吨冲刺。

防疫阻击战仍在继续,氯碱分厂党员突击队的队员们也仍在战斗!他们将继续当先锋、做表率,为取得这场战斗的最终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