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阅兵仪式彰显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实力

文章来源:规划发展局  发布时间:2015-09-11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检阅部队。阅兵仪式上,共计40多种型号的500多件武器装备、20多种型号的近200架飞机接受检阅。这些装备和飞机绝大多数由中央企业研发和制造,集中展示了中央企业在保障国防安全方面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央企业在我国武装力量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捍卫国土的坚强力量。本次阅兵的地面武器装备方队中,地面突击、防空反导、海上攻击、战略打击等4个模块共计21个方队,集中体现了我军的现代化攻防能力。这些方队受阅的武器装备主要由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兵器工业集团、兵器装备集团、东风公司等中央企业研制生产。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生产的各型导弹是我国战略战术打击和防御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受阅型号、数量空前,涵盖了“远中近”、“核常新”等不同梯次,包含了“空海陆”、“高中低”等不同区域,展示了中央企业强大的导弹武器装备研制能力,构筑起我国新一代防务对抗体系。兵器工业集团最新研制的主战坦克、装甲突击车在火力、机动性和信息化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满足信息化战场条件下的作战要求;最新式反坦克武器已实现车辆、直升机、无人机多平台应用,具有实施精准打击的能力;自行火炮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名副其实的“火力铁拳”。兵器装备集团研制的自行高炮具有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自行高炮武器,武警反恐突击车具有较高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是本次阅兵中最新型的战车,同时,兵器装备集团还为徒步方队提供了5.8毫米手枪、5.8毫米自动步枪等全部手持枪械。东风公司研制的“猛士”越野车是我国首次开发成功的系列化、多用途高科技机动作战平台,性能超越美军“悍马”。在阅兵仪式上,这种越野车用作全部五位受阅中将的座车,成为全部19个轮式方队的领队车,这种越野车的多种改型还在轻型突击车方队、总参信息化方队和白求恩医疗方队中接受了检阅。



图1:受阅导弹

  保卫蓝天的中国战鹰。本次阅兵中,共有10个空中梯队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受阅飞机按照作战模块分为空中护旗、领队机、预警指挥机、海上巡逻机、轰炸机、加受油机、歼击机、舰载机、直升机等梯队,创造了新中国历次阅兵的机队规模和机型数量之最。这些飞机全部由中航工业研制生产,其中,轰-6K中远程轰炸机、运-8指挥通信机等多款机型是首次公开亮相。受阅飞机涵盖了我国军队现有先进作战和保障机种,与2009年阅兵相比,飞机水平整体前进了半代,实现了歼击机从三代到三代半,从陆基作战飞机到舰载机,直升机从二代到三代,武装直升机从通用改型转变为专用武装直升机的跨越,集中体现了我国航空工业近年来依靠自主创新取得的卓越成就。此外,中航工业研制生产的侦察打击一体无人机等也在地面无人机方队中展示。



图2:受阅战机


  战无不胜的有力保障。地面装备分队中的信息支援和后装保障模块共6个方队,体现了我军具备打赢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支撑保障能力。这些高科技信息系统和后勤装备主要由航天科工、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科等中央企业研制。航天科工生产的通信指挥车、后勤综合保障车、高机动急救车,兵器工业集团生产的装甲抢救车、装甲抢修车、拆装修理车等新型后勤保障装备,为搭建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提供了有效支撑。中国电科研制的预警雷达具有高机动、高可靠性、高性能和独立作战能力,担负着我国国土防空的重要使命;研制的机载雷达、通信、导航、电子战等装备装载在多型受阅战机上,其中空警-500预警机的机载雷达是首次公开,这种雷达采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预警探测距离远,从装备到元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军事力量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取得优势提供了保证。



图3:受阅雷达


  保障阅兵的幕后英雄。除各型武器装备之外,中央企业为保障本次阅兵仪式的顺利进行,在多个后勤保障领域积极提供高科技设备和服务,体现了央企的创新实力。在阅兵车辆方面,一汽集团自主研制生产的新型红旗轿车成为阅兵检阅车;在通信服务领域,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采用多种网络优化手段,确保阅兵现场通信畅通,中国普天承建的北京政务无线(4G)专网圆满完成了阅兵沿线道路现场安全监控和执勤任务;在卫星定位和气象监测方面,航天科技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测量技术、气象保障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装备配套方面,中船重工为全部27个车辆方队和部分受阅飞机提供了蓄电池;在阅兵直播报道方面,电信科研院研制的全自动便携卫星通信站和音视频传输高清单兵系统为现场记者提供了高效快捷的直播服务;在被装制造方面,新兴际华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为阅兵提供了超过80%的军服军饰和90%的军鞋军靴。



图4:红旗检阅车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