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航天工程技术快速发展,航天器有效载荷不断增加、需求功率不断增大,迫切需要长寿命、高可靠、轻量化、小型化的新一代蓄电池。我国高轨卫星储能电池技术落后,难以满足型号发展需要,亟需开展相关领域技术攻关,解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问题。
中国电科所属第18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攻克了锂离子蓄电池应用于高轨卫星的系列技术难题,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一是突破长寿命电池设计、一致性筛选、寿命建模与评价技术,掌握长寿命电极制备成套工艺,大幅提升电池使用寿命,研制的锂电子蓄电池全充、全放循环寿命超过3000次,完全满足高轨卫星15年的寿命需要。二是针对太空环境特殊要求,发明新型绝缘密封结构,解决薄壁壳体电子束焊接难题,满足机械振动、电解液腐蚀、真空负压、辐射老化和多相绝缘等复杂条件下,蓄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三是创新设计3并套筒式结构,解决蓄电池产品机电热一体化技术难题,减小了产品安装体积、功率回路路径和输出阻抗,降低了整机温度梯度和系统短路风险。四是发明自主均衡矩阵补偿技术,可根据单体电池电压与平均电压比较关系,对单体电池进行补偿分流,解决了因电池自放电导致的性能离散问题,提升了蓄电池在轨工作的自主管控水平。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0篇,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形成核心技术秘密2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6亿元以上。项目成果先后在北斗导航卫星、“DFH-3B”卫星平台等应用,解决了长寿命高轨卫星用高性能储能电池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为我国实现关键航天产品“自主可控、稳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