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公路”是否畅通便是成为了贫困地区能否快速脱贫、能否实现致富的重要因素。
我国很多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住户居住零散,信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乡“数字鸿沟”不断拉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发展,也阻碍了贫困地区快速脱贫的步伐。
作为网络扶贫行动重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在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平台应用以及聚焦精准扶贫方面不断助力,高速宽带服务已惠及大片农村地区,进一步消除了城乡数字鸿沟,在为偏远贫困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信息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光纤入户
架起联通外界的“信息路”
用光纤宽带上网、看高清视频对于不少偏远贫困地区的居民来说,曾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随着电信网络普遍服务升级和宽带网络质量不断改善,他们的梦想变为现实。
四川凉山的“悬崖村”,全村500多人居住在离公路约6公里外的高山上,村里与外界的联系仅靠一条沿悬崖陡壁垂直而下的800多米长的山路。几十年来,“悬崖村”只能靠山下发射的微弱信号接收短信和打电话。按照村民的话说,曾经真是“满山找信号”。不过现在大不相同了,可以在家用光纤了。这样大的变化正是源于中国电信的网络扶贫专项行动计划。
据记者了解,2016年5月,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发布了精准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共集中24亿元(其中8亿元用于网络建设,16亿元用于贫困人口话费补贴)为120个贫困县、1000余个贫困乡镇、1.8万个村的贫困百姓提供免费通信服务。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底,已有超过70万农民享受到了免费的通信信息服务。
而就在今年的鸡年春节,中国电信又投资了150余万元,为“悬崖村”开通了100M光纤宽带和4G网络、IPTV4K超高清电视,村民可以通过宽带观看高清电视节目。
四川只是此次网络精准扶贫专项行动计划的一个案例。据记者了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提升网络覆盖的基础上,中国电信在工信部指定的中西部22省普遍服务负责区域,着力投入巨资,快速提升光纤宽带的覆盖水平。“中国电信的目标是将中西部22省、区、市的城市住宅光纤到户(FTTH)平均覆盖率,由2016年的78.3%,提升到2017年的86.1%;将中西部22省的乡镇住宅光纤到户(FTTH)平均覆盖率,由2016年的69.1%,提升到2017年的77.0%;将中西部22省的行政村宽带平均覆盖率,由2016年的61.0%,提升到2017年的64.0%;将中西部22省的行政村光纤改造率,由2016年的48.7%,提升到2017年的57.0%。”中国电信网络建设部门人员对记者介绍说。
构筑大数据平台
提升扶贫精准度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其中扶贫信息的精准尤显重要。按照中国电信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的话说,中国电信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电信优质网络覆盖广的资源优势,并按照“国家网络扶贫行动”计划要求构建扶贫大数据平台,这不仅可以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扶贫的精准度,同时也能为政府提供精准扶贫管理手段。
2015年9月,中国电信在甘肃建设了全国第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设省、市、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的扶贫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并研究开发了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数据分析、绩效考核5个管理子系统。
“通过这个大数据平台,我们不仅可以对甘肃全省贫困人口、预脱贫人口的对象分布、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同时还可以对精准贷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1+17’涉及的行业部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进度进行专项分析,实现了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扶贫措施监管落实、扶贫成效分析评估、绩效考核奖惩有据的工作闭环机制。”中国电信甘肃万维公司总经理李忠表示。“如几年前的一场意外车祸,让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双岘乡团庄村村民苏转军数根肋骨折断,颈椎严重受损,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2015年8月中旬,苏转军被纳入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因病致贫贫困户,仅仅一个月后他拿到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
正是在总结甘肃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经验的基础上,2016年年初,中国电信又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互联网+精准扶贫”行动推进合作协议》,为云南、陕西、江西、安徽等多个省份提供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服务。
利辛县位于安徽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按照计划,2016年脱贫36681人,2017年计划脱贫68293人,2018年计划脱贫29030人。如何有效地掌握贫困人口信息、制定扶贫工作决策、细化扶贫工作责任成了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6年9月,中国电信亳州分公司结合利辛县扶贫工作的需求,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了精准扶贫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全县贫困户分布一张图、全县基层扶贫工作人员分布一张图、全县贫困村分布一张图,并融合位置定位服务,为扶贫日常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提供高效技术支撑。为政府扶贫管理者、基层扶贫工作人员、扶贫帮扶对象、社会扶贫力量提供一个集日常工作、信息交互、绩效考核、数据分析、决策支撑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有效促进各级政府的扶贫攻坚,实现精准扶贫。
“扶贫工作中的信息收集是碎片化的,在平台启用之前,如果从十多万的贫困人口资料中梳理统计某一项数据,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还会带来庞大的工作量。”利辛县扶贫局局长陈华告诉记者,“运用大数据平台之后,所有的贫困户信息全部由纸质转录为电子数据,各项统计只需在电脑上动动手指,瞬间就可以生成各类统计数据。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全方位、全过程动态实时监管贫困户基本情况、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各项措施落实情况,智能统计分析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客观反映帮扶成效,实现脱贫攻坚全过程信息化、精确化动态管理,为党委政府提供管理抓手、决策依据。”
“中国电信发挥电信优质网络覆盖广的资源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全国1/4的贫困人口全覆盖。”中国电信新闻发言人对记者表示。
信息化扶贫
电子商务成重要抓手
《网络扶贫行动计划》鼓励电信运营商针对贫困地区推出优惠资费套餐,精准减免贫困户的网络通信资费;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商、电商积极开展合作,降低准入门槛和收费标准,支持和帮助贫困县开设电商平台或专区频道。
信息化扶贫离不开电信运营企业的参与,电子商务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中国电信陕西公司副总经理王今蓬告诉记者,陕西电信先期投入3000万元建设的脱贫攻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已于去年9月上线运行;同时,针对如何将农产品卖出去这一脱贫重点问题,中国电信打通“互联网+电商”扶贫通道,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陕西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服务运行体系已基本形成,信息化支撑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升。”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局长高彩玲说。中国电信铜川分公司还将乡镇营业厅改造成电商服务站,一半用于电信业务,一半用于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仅“五一”节前刚刚开业的以销售九孔莲藕等本地原生态农产品的小丘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两三天就收到订单500个。
“互联网+电商”“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已在陕西省落地开花,网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据铜川市提供的数据来看,2016年,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已完成销售总额1.28亿元,业务订单量达246万单。目前,全市有各类团购网站、平台40余户,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达2000余家,解决就业1800人。
“铜川市从网络设施、信息内容、电商平台、公共服务等方面系统部署、同步推进,使得电子商务已日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铜川市副市长刘西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