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在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国资委办公厅  发布时间:2007-04-21

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李 伟

(2007年4月13日)

  这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是由国务院国资委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召开的,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四年多来第一次召开的有关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专题会议,也是一次标志性的会议。这次会议得到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各中央企业的积极响应和配合。首先,我代表国务院国资委和李荣融同志,向中央企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国务院国资委和荣融同志对这次会议的召开很重视,并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交流经验,动员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希望我们能以今天这次标志性会议作为一个新起点,在今后两到三年内使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有一个大幅度跨越和提升。

  刚才,陈大卫同志代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既是动员和部署会议,也是总结成果的学习交流会。大会安排了专家讲座,5家企业代表作大会发言。另外,还有7家企业提供交流材料。会议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我就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中央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点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发达国家正在向信息社会转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央企业在我国的石油化工生产、基础电信服务及大部分增值服务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电网覆盖全国,发电量约占全国的4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7.5%;生产的冷轧板、涂镀板等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5%。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拥有一批重要骨干企业;在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农业、医药、建材、投资等领域拥有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不仅对提高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而且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意义深远。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支持大型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政策,发挥大型中央企业信息化的龙头作用,并列入战略行动计划。由此可见,大力推进信息化,已成为中央企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手段本身的快捷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管理上所能达到的规范性、透明性和先进性等,是传统管理手段无法达到或难以比拟的。信息技术的深刻介入正在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美国经济学和IT领域专家艾金森(Rob Atkinson)提出,世界经济在经过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达20年的总体低速增长期后,近十多年来,世界经济已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其中,信息技术已超越人们普遍认为的仅仅是经济的一个领域而正成为经济的第一驱动力。虽然目前我国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位居全球第一,然而针对我国产品附加值低、高档产品仍依赖进口的现状,并借鉴美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被日本、德国等新型工业化国家反超的教训,我国一些专家已认识到并提出,通过信息化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必然选择,信息化将打开中国制造业的“涅槃”之门。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可归纳为:设计数字化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装备数字化提升加工和装配的自动化和精密化,提高产品精度和加工效率;生产过程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实现企业内外部协调的最优化;企业整体数字化实现在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内外部资源的集成和最佳利用,从而促进制造企业业务过程、组织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

  大量的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证明:信息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成本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精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信息化是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里,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信息化则成为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的“加速器”。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信息化,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需求变化,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信息化是解决数据失真问题的可靠工具。基础数据的真实性是企业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而基础数据失真一直是困扰我国企业的老大难问题。通过管理信息化,生产经营的各种数据的采集、传递、分析可以交给铁面无私的计算机来完成,管理者可以借助网络穿透中间层查询底层数据,加上在原始数据登录环节实行“干者不录、录者不干”等交叉制约制度,可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信息化是堵塞采购、销售环节管理漏洞的有效手段。加强采购、销售管理仍然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重点。购销活动发生在企业围墙之外,大量的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容易被少数人操作控制,这就为“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性。这不仅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可以使业务透明化、管理程序化、监控高效化,成为堵塞这类管理漏洞的有效措施;信息化是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的技术保障。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直接受制于企业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正是和传统的企业信息处理手段相适应的。要实现组织管理扁平化,只有以管理信息化、网络化为技术支持,才能打破传统管理的极限,建立起快速灵敏反映市场的组织结构。因此,对于中央企业而言,信息化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在认识上看清这一点,真正把信息化作为解决现实紧迫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真正实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可以说,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里,不重视、不懂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决不是称职的企业家,也决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现代企业家。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分管此工作的企业领导的事,更是企业“一把手”和所有领导班子成员都应重视的工作。参加今天会议的代表,只有95家企业的分管信息化的企业负责人到会,还不到三分之二,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分管信息化的企业负责人没到会也没请假,说明重视程度还不够。今天凡是没来企业负责人的企业,大家回去后一定要向企业“一把手”汇报,希望每家中央企业的领导人都能提高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中央企业发展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看待。

  (三)深刻认识中央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差距,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目前,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信息化实际上形成了一条新的竞争起跑线,使得信息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大家对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我国的趋势非常关注,都在研究这些国外大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都在制定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应对措施。但大家要注意的是,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无论在哪个领域,无论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在管理方面无一例外都是用信息化全副武装的。如果我们中央企业在管理手段上不迎头赶上,即使我们通过努力使产品和服务达到国外企业同样的水平,在管理方面的差距也将使我们难于和这些企业竞争。我们提出到2010年在中央企业中培养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具有国际竞争力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支撑。中央企业要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必须与国际先进企业进行对标,不光是在产值、利润、销售收入这些方面对标,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对标,这里边最重要、最基础的那就是信息化建设。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目前信息化已经成为制约多数中央企业发展的短板。中石油组织人员到美国做过考察和调研,他们与国际的八大石油公司在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对标,对标的结果是我们的石油公司与美国八大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上相差8到10年的距离。所以,中央企业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信息化建设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真抓实干,急起直追。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才能真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最终在世界上赢得立足之地。

  (四)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于最有利的发展时期,要坚定信心,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宏观环境来看,党和国家把中央企业信息化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制订一系列推动信息化的政策措施,在政策方面、法律规范方面、支撑环境方面、标准化方面为中央企业信息化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效来看,国资委成立四年来,中央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管理基础和制度基础。从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看,虽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但也取得明显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拥有一批专业人才。特别是在中央企业中有一批企业的主业就是从事软件开发、网络运营、系统集成和硬件设备制造,拥有了良好技术支撑。可以说,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就能在信息化建设上,大幅度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充分肯定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中央企业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于加强信息化工作的各项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做强做大主业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综合管理系统、专业应用系统、电子商务和网络办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化基础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信息化建设为中央企业提升集团控制力、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增强信息化、全球化条件下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向全局性、集成性应用阶段发展,集团管理控制能力增强。

  一大批中央企业集团组织成员企业加快建设覆盖全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强化各项管理业务之间、关联协作企业之间的实时沟通与协同,规范管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努力实现跨地域、跨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创新。管理信息系统从各部门、各成员企业局部单独应用,逐步向跨部门、跨企业集成应用的阶段发展,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实时管控能力、业务协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例如,在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中国三峡总公司通过建立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集团内各成员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中国外运股份公司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财务系统,实现全部所属企业财务数据的大集中,350个核算单位共同使用,上级公司可直接查询下级公司的每一笔明细交易,大幅度提高了总部的集中管控能力。在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方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不少企业开发应用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把各成员企业分散在各银行的资金自动汇总起来,实现对全集团资金的实时监控、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在业务流程管理方面,中国中钢集团实施ERP系统,集团总部和20多个子公司建立了以“系统集成、功能联动、流程管理、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为特征的集成信息化管理平台,应用上实现了五个一体化: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控一体化、公司间业务协同一体化、公司经营网点一体化、经营层与决策层一体化。中国石化集团已有上中下游62家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运行,进一步规范了各企业的财务、计划、采购、销售等业务管理流程,强化了费用、应收、应付、销量等关键业务控制点的事前和事中控制,初步实现了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动态“三流合一”。武汉钢铁集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合同为主轴的整体产销信息系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能和市场竞争力,管理机构向扁平化转变,中间库存大大降低,合同交货期明显缩短。中国移动为达到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SOX)法案》第404条款要求,建立了IT控制矩阵。在网络协同办公方面,各企业大力推进电子邮件、电子公文、视频会议等网络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确保纵向指挥和横向协作最大限度地克服时间、空间地阻碍,信息传递和办公效率显著提高,节约了大量消耗。

  (二)深入应用专业信息系统,为做强做大主业提供强有力支撑。

  各企业立足所在行业,在主营业务各环节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标准和业务运营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操作标准和管理流程,推动业务创新,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第一,数字化设计制造能力得到加强,信息化成为企业自主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航天、航空、电子、机械、汽车、建筑、工程等设计制造企业,在装备和产品研制过程中,深入应用一系列计算机辅助技术单元(如CAD/CAE/CAM/CAPP),加快“甩图板”,技术体系基本实现由传统模拟量传递向数字量传递的过渡和转变,有效缩短周期,减少出错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上海、欧洲建立三个汽车研发基地,利用连接三地的专线网络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网络化异地协同设计,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第二,各类企业大力推进生产经营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推进各环节业务数据共享,提升了业务运营效率。华能集团实现了总部对下属40多家发电厂生产运行的实时监管。钢铁、石化等企业应用制造执行系统,提高生产管理与生产控制一体化水平,实现精细化、集约化生产。此外,交通运输、电信、酒店等服务型企业,也建立了覆盖各个经营网点的业务运营系统,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电子商务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许多企业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深入开展网上服务、在线交易、集中采购等电子商务,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团等企业建成具有采购和销售等功能的电子商务系统,组织网上集中采购和产品销售,降低采购成本、规范购销业务、规避暗箱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中国石化集团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从2000年8月投用至今,网上采购品种从最初的8个大类、5000多种物资扩大到目前的56个大类126,700种物资。到2006年底,网上累计采购成交金额2,887亿元,累计节约采购资金近百亿元。中国远洋运输集团通过开展集装箱网上订舱、货物跟踪监控、远程提单打印等电子商务,改善了客户服务。宝钢集团等企业将产供销综合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整合在一起,响应市场速度大幅提高。

  (四)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了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能力。

  各企业积极通过数据挖掘、信息网站、知识管理等,加大力度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施信息分级共享,为管理决策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建立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提升管理决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中化集团应用商业智能系统,将ERP系统中存储的经营业务和财务数据抽取出来,及时为各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不少企业对内部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加强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上网,加大信息发布量,成为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整合集团公司及成员企业的互联网站,及时反映企业改革发展重要工作和成果,向社会有力地宣传了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中国石油集团采用统一平台建立了1600个信息门户,上网信息80多万个文档,公司员工通过信息门户系统实现了对网上信息和服务的共享。一批企业积极探索开展知识管理,开发建设情报文献、标准档案、成果专利、政策法规等公用数据库,以及产品、工艺和设计等各种专业数据库,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应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有效存储和管理重要产品电子文档,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使设计任务能够高效、协同地完成。

  (五)信息化基础环境进一步改善,为加快发展并实现新目标做了必要准备。

  第一,积极建立集团企业级的信息网络平台。多数企业以集团总部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各地成员单位、安全高速的专用信息网络。部分企业专网还实现数据、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应用,有效支持了日常办公、财务管理、运行调度等各项业务应用。第二,多数企业初步建立了集团公司级的信息数据中心。整合分散在各环节、各子企业的业务数据资源,基础数据存储零乱、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第三,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为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共享、协同创造了新条件。第四,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如船舶工业、华侨城集团、邮电器材集团等一批企业设立了信息化工作专职管理部门,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强化了信息化工作统一管理。2006年以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移动、电子科技、华侨城、中国机械、邮电器材、水利水电、铁路工程、国家电网等一批企业专门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对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了部署,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央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监管信息系统难以适应企业快速扩张和增强集团控制力的迫切需要。二是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基础薄弱,难以适应信息系统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迫切需要。三是信息网络安全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的瓶颈。四是集团公司和成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技术队伍参差不齐,难以承担组织各成员单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建设全局性、集成性信息系统的重任。五是企业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还不健全,难以适应信息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六是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矛盾,信息化优势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入应用。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一五”期间加以重点解决。

  三、努力实现“十一五”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措施要求。《指导意见》是在反复研究讨论中央企业信息化总体现状、存在问题、面临形势和任务要求基础上形成的,是“十一五”时期指导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实现中央企业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多数中央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这个目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到2010年所有中央企业都要建成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解决目前信息化分散建设、各自为政问题,实现集团内部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工作流的融合。二是多数中央企业到2010年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业务、综合管理三个方面,与同行业相比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目的是应用信息技术突出抓好主业,做强做大主业,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应该说有基础,也有困难,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共同努力,下大力气研究制定措施并认真实施,坚信是能够做到的。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具体工作。

  (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合理建设、科学管理、有效运行的良性机制。

  要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体系。各级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直接参与信息化重要决策,亲自协调推动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主管信息化的企业领导要负责抓好落实。加强制度建设,我重点强调两点:第一,有条件的企业要设由企业领导成员担任的总信息师(CIO)岗位,通过设立这个岗位,以加强企业领导人的重视程度,并强化信息化建设的专业领导和指导能力;第二,集团公司及所属规模大、重要的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从中央企业来看,大多数设立了信息化归口管理部门,但有的还是没有专门机构、或有机构没编制,人员没到位。一定要做到机构、人员、职能和责任“四到位”。

  要制定出切合中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统一制定全面支持集团公司的信息化规划是做好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各中央企业应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生产经营规模、企业组织架构、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等,统一制定“十一五”信息化规划,规划一定要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有阶段性目标。同时,要做好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防止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

  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预算管理。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预算管理制度,既要保证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的资金投入,也要加强投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条件成熟的企业可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为专项,实行专款专用,避免分散投资,保证重点建设经费。

  要探索建立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制度,改变“有建设无考核”、“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从信息网络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共享、工作效率提高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简便、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度、质量、效果等考核指标。通过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开展对标的方式,将信息化建设成效列入企业各部门和各成员单位,以及信息化组织领导、工作管理、建设应用、维护服务等各环节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并与企业薪酬奖励等分配制度挂钩。

  要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全员人员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引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制订企业全员信息化培训计划,针对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有组织地开展信息化培训,着力提高全员信息化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同时,要大力倡导共享、协同、透明、高效、升级的信息文化,强化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意识。

  (二)深化应用,大力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来自需求,效益来自应用。我们必须在应用上狠下功夫,从系统建设一开始,就要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完善、改进、优化应用系统的功能,做到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协同效益。应用系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各项功能的载体,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是制约企业信息化效能发挥的一个“瓶颈”,这是信息资源的浪费,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一问题。要面向需求,选择企业信息化优先支持的业务,部署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动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对已建成的应用系统,要根据业务需要通过管理规范加强协调、技术支持等手段推动互联互通;对在建的应用系统,要根据互联互通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必要的调整;对新建的系统加强规划指导,把互联互通作为立项审批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己建、在建还是新建系统,都要统一格式,统一标准,解决好互联互通的衔接问题,不仅在硬件上要能够连接,而且在软件上要相互适应,防止无效投资,重复建设。当前,特别要加强协作配合,采取实际步骤,解决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互联互通问题。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做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集中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只有实现了共享,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否则就是很大的浪费。必须按照职责明确、流程规范、功能完备、业务协同的要求,扩大信息交换范围,加快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三)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关键项目的建设、管理和应用。

  突出重点就是按照我们确定的“十一五”建设目标,重点抓好综合管理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紧紧围绕增强企业集团管控力,围绕推进主营业务,围绕电子商务应用抓好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应用。

  要坚持科学的方法抓项目建设。坚持做好项目前期研究,明确项目范围、技术方案、实施方式、投资预算,为项目实施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坚持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内部队伍与外部队伍在项目内的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各个方面在系统实施中的积极性;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的信息系统实施策略,通过试点制定标准模板,然后再推广实施,确保实施一个成功一个;坚持选用成熟软件,避免从头开发,坚持标准化,兼顾个性化,降低实施难度;坚持通过招标选择软件、硬件产品供应商和管理咨询公司,降低信息化建设投入,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坚持采用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严格控制项目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加强项目建设的后评价;坚持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借鉴国际大公司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提升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

  (四)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保障信息安全。

  这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坚持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要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要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认真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落实好国家有关“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的有关政策,把信息安全放在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位置。要正确处理好加快信息化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加快信息化发展中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以信息安全保证信息化发展。对处于国家重要行业中的中央企业,如军工企业、国家电网等企业,尤其要强调信息安全。要建立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做好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做到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相结合。

  四、积极配合建设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

  国资委机关信息化建设与很多中央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为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我们制定了《国资委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委主任办公会议通过了这个规划。在这个规划当中,除了我们机关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推进电子政务,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综合监管的重要内容。国资监管系统建设与央企信息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国资监管系统的很多内容都与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关。当前,我们围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建设,重点抓的项目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此外,还有国资委与中央企业的视频会议系统、委内部分业务系统、“金宏工程”国资委项目。下面,我重点对这几个项目作一简要介绍。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

  2006年初,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了我委申请的这个项目的建议书,项目可研也已完成,接下来就是做初步设计和正式启动整个项目的建设。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一期工程项目主要包括了13个系统和10个大的数据库。13个系统:一是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系统,二是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督系统,三是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系统,四是企业财务状况监督系统,五是中央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系统,六是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系统,七是企业国有资产统计评价系统,八是企业财务信息查询分析系统,九是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系统,十是中央企业人员管理系统,十一是中央企业重大投资管理系统,十二是中央企业经济运行监督系统,十三是纪检监察管理系统。10个信息资源库:一是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二是企业绩效评价数据库,三是企业人员管理数据库,四是企业财务数据库,五是国有产权数据库,六是资产统计数据库,七是企业经济运行数据库,八是企业投资数据库,九是纪检监察数据库,十是政策法规文献数据库。这里我要说的是我们中央企业不但是这个项目的重要用户群,而且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参与我们这个项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提供业务协同的需求,配合开发中央企业数据上报管理系统;二是提供配合开发国有资产信息资源库;三是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信息共享的需要,按照项目统一制定的标准规范做好本单位信息资源目录的抽取和编目,完成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配套工作;四是研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接口规范,开发中央企业已有应用系统的接口;五是实现企业运用系统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系统的连接,系统间的数据动态查询;六是做好网络的配套工作,按计划建立与国务院国资委监督管理系统的网络连接、维护网络的畅通和安全。

  (二)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视频会议系统。

  这个系统是《国资委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1月18日,国资委第47次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了建设方案,明确由中国联通负责建设国资委与中央企业视频会议系统,今年6月底投入使用。3月份,办公厅已开会进行了部署。该系统建成以后,将实现国资委与各中央企业之间的多方视频会议、国资委领导(包括监事会主席)与中央企业领导之间的多方可视通话以及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领导之间的多方可视通话。通过这个系统的建设,搭建起国资委与中央企业的高效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

  (三)国资委部分业务系统。

  国务院国资委部分厅局结合自身业务已经建设和正在建设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如统计评价局的企业财务数据查询系统,产权局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信息监测系统、上市公司国有股监测系统、产权登记网络系统,企干一局和企干二局的中央企业人员管理系统、纪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等。

  近期,随着《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的相继出台,根据国务院对应急工作的部署,对中央企业相应的业务系统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使风险管理的各项管控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满足风险管理内部信息报告制度和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的要求。已经建立或基本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央企业,要尽快补充、调整、更新已有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要将风险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业务流程、管理软件统一规划、设计、实施,同步运行。二是国资委将逐步通过网上对企业投资活动实行分类管理,年度投资计划和规划内的主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对非主业项目实行审核管理。三是要建立应急管理基础支撑系统。完善应急指挥厅和值班室等应急指挥所。建立应急管理、求援预案、救援决策、应急培训等管理系统。通过应急平台上实现对应急救援方案的动态调整和优化,加强对专业队伍、救援专家、储备物资、通信保障和医疗救护等应急资源的动态管理。

  (四)金宏工程国资委项目。

  这是发改委牵头、八部委共同建设的有关宏观经济管理的共享系统和信息资源库工程。国资委负责一个子系统和1个数据库,即“国有重点企业共享数据库和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前,这个项目已进入了实施阶段。

  无论是那个项目,中央企业都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用户群,同样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请各中央企业高度重视,树立全局观念,积极配合做好系统的建设工作,确保按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切实加强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监督

  为推动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序、健康的发展,国资委将会同国信办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加强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一)加强工作检查和业绩考核。

  下半年,视情况组织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情况。对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四到位”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排队,并通报有关情况,加强对落后企业的督促指导。从今年开始,尝试建立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建设内容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一部分,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范围。今年先着眼于解决信息化工作没有考核的问题。中央企业6月份以前报送本年度信息化建设计划任务内容,第二年3月份前报告年度计划完成情况。国资委将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业绩考核的参考内容。必要情况下,国资委要组织对部分企业的情况报告进行抽查核对。

  (二)加强业务咨询和工作指导。

  国资委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今年要从各中央企业和有关方面,组织遴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技术理论扎实的信息化专家,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一些带有共性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组织专家分行业、分应用领域研究提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指南。根据企业的需要,组织专家协助企业编制和修订信息化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协助企业开展信息化项目评审,组织专家协助企业开展信息化知识培训。

  (三)加强工作交流和研讨合作。

  继续组织召开集团企业CIO年会等信息化研讨会,深入开展企业信息化的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组织编制中央企业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定期通报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成效,为各企业相互交流和借鉴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建立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交流平台,通过国资委互联网站、国资委工作交流等各种媒介,宣传推广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秀成果和工作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信息化培训。

  积极面向中央企业负责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工作负责人,分期分批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通过采取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式进行培训,帮助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准确地把握全球范围信息技术前沿应用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企业变革可能造成的深刻影响,正确把握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素质,提高领导企业应用信息化手段做强做大的本领。

  (五)加强检查落实软件正版化工作。

  按照总体目标和年度计划,继续抓好推进中央企业使用正版软件组织协调工作,做好推进企业使用正版化软件的培训工作,大力推进大型企业使用正版化软件。

  同志们,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是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为中央企业做强做大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