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言: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新华网

【对话央企负责人】中国中车:健全人才管理体系 践行人尽其能

文章来源: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4-19

【编者按】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是“六稳”之首。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与疫情叠加,稳就业问题更加凸显,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抗疫稳就业工作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国务院国资委组织中央企业和有关单位集中开展“抗疫稳岗扩就业,国资央企在行动”大型网络招聘活动,扎实高效推进稳岗扩就业工作。近日,国资委新闻中心携手中智集团共同推出“对话央企负责人”系列访谈节目,集中采访10位中央企业负责人,畅谈非常时期中央企业竭尽全力稳岗扩就业的新举措,展现了中央企业讲政治、顾大局、稳就业、惠民生的责任担当,展示了求贤若渴广揽人才、履行社会责任帮扶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的央企情怀。

(本期嘉宾:中国中车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 主持人: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 奚纬)

 

疫情当前力保国家运输动脉畅通

主持人:刘总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先来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中车好吗?

刘化龙:中国中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个企业集团,说中车古老,我们唐山公司始建于晚清时代的1881年,中车的企业当中,超过100岁的已经有15家,所以说中国中车的发展史,也是中国铁路的奋斗史。说他年轻,2015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又进行了整合,成立了新的中国中车,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齐全,技术先进的轨道交通装备和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中国中车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一张亮丽的名片,中车成立以来一共有4个上市平台,中国中车是世界同行业规模第一的企业。目前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世界上比较知名的有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等巨头企业,中车已经连续多年在装备制造的规模上和产品的品种上保持第一。中国中车的产品已经出口到105个国家和地区,到去年底中国中车总资产是4300亿, 员工总数也近18万人,全级次的并表企业数一共有近380家,中车所属企业在国内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境外29个国家我们中车有71家公司、31家办事机构还有17家科研机构。

主持人:疫情发生之后,中国中车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入到这场战斗之中,能给我们具体讲一讲吗?

刘化龙:总书记讲的中央企业是顶梁柱,是党和人民最可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关键时刻企业必须体现出来政治担当、政治责任,中车集团到目前为止,累计捐款捐物达到4200多万元,全集团6万多名党员,累计捐款是880多万,共青团员26000多人捐款110多万。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全国的秩序,中车有9600多名售后服务人员,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所以说要确保国家运输铁路动脉的畅通,体现了央企的这种骨干和担当的精神。我们研制的冷链物流车,在各个地区支援抗疫一线,支援武汉,支援湖北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往抗疫一线,我们积极配合抗疫一线,配合各级社会组织和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支持人:前段时间国资委参加了国务院联防联控记者新闻发布会,就复工复产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作为国资委监管的央企,中国中车的复工复产情况现在怎样了呢?

刘化龙:从2月10号开始,中车集团就坚持防疫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目前中车的复工复产率已经达到了97.8%,一个是系统谋划全面优化经营计划,第二个方面,我们就是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的工作,到3月23号中车应该复工的企业数有357家,目前已经实现复工复产的是349家。第三突出重点优先保证重大项目,首先要保障国际市场的订单,来维护和保障中车的国际信誉不受影响。

扶贫力度持续加大

主持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您认为中国中车今年的脱贫计划怎样呢?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呢?

刘化龙:扶贫和脱贫攻坚是党中央一项重要的重大决策和战略安排。我们的定点扶贫地区主要在甘肃省,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共有4个县和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个县区实现了脱贫,中车要做到三不两创两注重,扶贫攻坚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干劲儿不松,要创新模式,注重巩固提升,注重可持续。一个呢,要继续深化产业扶贫,我们有个扶贫的重点县,它有花椒产业基地,今年我们要给他新增1万亩。同时对它的水果基地的库存冷库,还有木耳基地,还有百香果基地,土蜂养殖等项目,提升规模和能力保障,同时要强化一些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拓展扶贫订单这方面,优先采购贫困地区的产品,发挥好我们“中车购”采购平台的公益扶贫作用。第3个方面,中车在今年的扶贫工作当中,考虑的是要强化特色扶贫,一个是突出党建引领,增强基层组织的保障力,第2个就是要拓展视野,强化智力扶贫,还有一个呢,我们今年要抓早抓小拓展的辐射效应,去年我们推出来的中车游学之旅,把我们对口这几个县区的小孩,让他去我们的工厂去看,去体会现代工业和现代工业文明,这些孩子回去之后,应该说都是成了当地的小明星。

借助专业管理系统做好人才管理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就业问题,疫情发生之后就稳就业,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部署,那中国中车在稳就业和人员招聘方面都有哪些大的计划呢?

刘化龙:为了落实中央稳就业有关精神,同时也要扛起央企的政治担当、政治责任,今年我们准备接收大学应届毕业生3500人以上,比去年增长了近15%,我们今年的计划,再新增的招收技术工人,800到1000人,保障重点人群的就业。劳务派遣工、业务外包工等等这些劳务用工的稳岗就业工作,我们也在调整计划,有的子公司已经将这方面的计划调整了34%,同时对疫情期间待遇我们都作出相应的规定,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劳务用工的规模,包括产业升级这方面,我们要持续加大外包和外部用工的力度。

主持人:招聘工作是链接企业和应聘者的重要媒介,疫情发生之后我们没有办法按照以往的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招聘,那我们中国中车有哪些新的手段和途径呢?

刘化龙:一个就是在传统用工招聘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利用央企招聘平台,让央企招聘平台发挥重要的作用,中智集团开发的央企人才交流平台效果非常好,受到了各个子公司的欢迎。我们准备进一步扩大平台的应用。第二方面我们有效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第三个呢,就是积极拓展云端招聘模式,中车的人才招聘工作采取网络招聘方式,采用了全在线、无断点的全程无接触的云端招聘,这个效果也是非常好,真正实现了网络宣传、网申投递、在线测评还有视频面试、在线签约,随着这些工作的实施,在这么特殊的情况下,创新手段和方式的运用对招聘工作,对整个集团的管理工作都有所推动。

主持人:人才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那中国中车在人才建设、人才培养、人才关怀和绩效薪酬方面都有哪些亮点呢?

刘化龙:应该说新中车成立这4年多,我们高度关注人才队伍建设,总书记三次视察中车做出重要指示,这也为中车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书记讲的希望中车保持领先领跑,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那么在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下,中车结合自己的实际,自觉担当大国重器,支撑强国梦想,塑造国家名片为己任,坚持人才驱动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目标和一个导向,推动了中国中车不断的向世界一流企业去迈进。

中车在人才工作,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就是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高度,注重顶层设计。中车目前已经构建起了全球一体化的人才管理体系,同时,我们也构建了完整的人才管理模型和制度体系以及运作机制,也搭建了比较完善的事业成才的各种平台,只要到中车来,我们会把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职业通道,以及他的职业设计都尽可能的做好。同时呢,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了具有中车特色的人才管理体系,这样一个人才管理的一个系统,这就包括了我们战略牵引、职位管理、能力管理、平台支撑、实时管控这个5大系统。因为到目前为止,中车35岁以下的员工大概是接近7万人,占中车员工的比重接近了40%,集团党委还专门召开了中车青年工作会议,也出台了10个方面30条推动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具体举措。我们提出到2020年底,核心管理人才方面,中车党委管理的领导人员45岁以下要占比达到四分之一以上,那么各个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35岁以下的比例占比要达到五分之一以上,我们对核心技术人才当中的35岁以下青年的占比要求要达到24.5%以上。对核心技能人才当中这支队伍当中占比,35岁以下的要达到26.5%以上,发挥好中车的一种品牌优势,实现了高端人才的国际化,那么在高端人才招聘方面,充分发挥好中车这个金名片的品牌优势。

让个人梦想融入时代旋律

主持人:最厉害的将军也有新兵蛋子的时候,诸葛亮当年也是初出茅庐,您能不能给我们年轻人讲一讲,您当年初入职场的故事呢?

刘化龙:我是83年参加工作的,那个时候国家分配的政策基本上是回原省,我是原籍黑龙江,毕业以后就回到黑龙江省,和现在相比,很羡慕大家这种择业方式,大家可以双向选择,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这种待遇,就是哪来的就要回哪儿去。回过头来,看这三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也可以说,我个人从一个普通的实习生起步,做过技术员、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也经历了基层岗位、基层技术岗位、中层管理岗位还有企业高管等不同岗位的锻炼,回首这一路走来,感慨还是很多的。一个好的时代可以给你提供平台,一个好的事业也可以给你提供机遇,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实现你的目标。所以说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我觉得都应该拥抱时代,应该爱岗敬业,要珍惜当下,积极进取。在这个岗位就要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在岗一分钟你就要奋斗60秒,要无怨无悔无私,同时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要注重个人的底线把握,要在忘我工作当中实现一种无我的这种境界。

主持人:如果用一句话给今年即将走向职场的年轻人一些建议,您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刘化龙: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应该不负于这个时代,新入职的年轻朋友应该心怀梦想,走好自己的路,脚踏实地定会心想事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特别重要的,我觉得应该把个人梦想和时代的洪流有机融合起来,让个人价值在企业的发展当中得到体现,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成长。人生就是一场大考,会面临很多考试,只有坚持一颗奋斗的心,就能够赢得一场又一场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