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 创新驱动 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文章来源:宣传局  发布时间:2019-07-04

5月29日,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走进有“小联合国”之称的北京语言大学,与该校联合举办“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公开课北京语言大学专场报告会。中国中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作了题为“砥砺前行 创新驱动 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的专场报告。语言大学师生代表共计800多人参加活动。

报告会上,刘化龙围绕“高铁、中车、创新、责任”四个关键词,从亮丽的国家名片、高铁的前世今生、艰苦的创新之路、驶向世界的中车、打造命运共同体五个方面,向大家讲述中国高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中国中车作为高铁“锻造者”的发展史、创新史、以及中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愿景和使命。

亮丽的国家名片

刘化龙提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许多重要外交场合向世界推荐中国高铁,称赞高铁是“亮丽的国家名片”。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高铁发展速度快、建设规模大、运输能力强,整体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世界领先。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运营动车组最多、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中国高铁主要有“八大特点”:安全可靠、平稳舒适、运力强大、节能环保、适用性强、方便快捷、性价比高、兼容性好。

中国中车作为一家百年企业,其发展史就是中国铁路装备工业的成长史。拥有强大的创新资源和能力,建设了一支3万多人的科技人才队伍,拥有13个国家级研发机构、2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47个省部级研发机构,并在全球建立了15个海外研发中心。拥有完整的产品谱系,形成了包括高速动车组、机车、客车、货车、城轨车辆在内完整的产品谱系,有能力满足全球轨道交通不同模式、不同运量、不同环境的要求。拥有进取的海外拓展,是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拥有重要的品牌地位,位居2018财富世界500强第385位、2018全球品牌价值500强第254位。

高铁的前世今生

在报告中,刘化龙提出,国家兴则铁路兴;国家强则铁路强。中国铁路及高铁大发展,承载着百年来中国人实业救国的愿望和抱负,也承载着百年来中国人筑路强国的夙愿与努力。

——中国铁路发展“奋斗史”的“六个阶段”:1876-1893年吴淞铁路建成后的铁路开创时期;1894-1948年中日甲午战败后的缓慢曲折发展时期;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抢修恢复铁路时期;1953-1978年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时期的铁路骨架基本形成时期;1979-2002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的铁路发展新时期;2003年至今的跨越式发展新时代。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创新史”的“六大历程”:1949—196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仿制起步;1960—1978年,自力更生,自主设计研制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客车等各类产品;1978—2003年,自主研发,由修到造,由仿到创;2003—2010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010年—2015年,持续、全面的自主创新;2015年至今,实现从追赶到领跑。

艰苦的创新之路

刘化龙提出,要实现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关键在于创新驱动,特别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持续坚持创新发展。中国中车的科技创新战略,核心思想是“追赶·超越”,核心手段是“自主创新”,方法论是“明志笃行固本培元”。明,就是认清大势、市场导向,把市场作为创新的源动力;志,就是志存高远、达成目标,集中力量攻克重大创新目标;笃,就是坚持不懈、创新超越,发力于集成创新实现后发优势;行,就是知行合一、开放多元,着力营造开放多元的创新共赢机制;固,就是巩固根基、能力提升,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建设;本,就是标准为本、行业引领,着力打造中国标准,掌握话语权;培,就是培育沃土、加速成长,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元,就是抱元归一、中车力量,着力凝聚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

驶向世界的中车

刘化龙提出,中国中车以在高铁领域积累的巨大技术优势以及品牌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并实现了“四大转变”即出口产品实现了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出口市场实现从亚非拉到欧美澳的飞跃,出口形式实现从单一的产品出口到产品、资本、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出口,出口理念从产品“走出去”到产能“走进去”、品牌“走上去”的转变。

回眸中车从“本土化”到“国际化”,从“中国企业”到“跨国经营”的发展历程,刘化龙提出高端装备走向世界有三个关键环节:过好“五关”即实力关、标准关、文化关、环保关、信誉关;“借梯登高”,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实施海外并购,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安营扎寨”,以本地人的思维、习惯、方式、规则去做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健康发展。

打造命运共同体

刘化龙提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中车将秉持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发展使命,围绕全球行业引领、国企改革先锋、高端装备典范、走向世界名片,坚定不移向“双打造一培育”目标即打造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公司,打造中车党建金名片,培育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高端装备企业目标迈进。

中国中车作为中国高铁锻造者,将着力打造具有“五化”特征的中车,即国际化中车、多元化中车、高端化中车、数字化中车、协同化中车。中车愿意与世界各国企业,分享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让高铁更好改善人们生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刘化龙提到,欢迎青年朋友关注、支持和加盟中国中车,共同为世界及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同时,也真诚希望外国朋友们积极宣传推荐中国高铁和中国中车,让中国高铁和中国中车能够真正连接世界、造福人类。

金句锦集

1.国家兴,则铁路兴;国家强,则铁路强。

2.中国铁路及高铁大发展,承载着百年来中国人实业救国的愿望和抱负,也承载着百年来中国人筑路强国的夙愿与努力。

3.实现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关键在于创新驱动,特别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持续坚持创新发展。

4.中国高铁能够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正确的科技创新战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体系。

5.集成创新不是简单的技术拼盘,而是在对引进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基础上,通过创新体系升级和掌握核心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全面自主创新,研发更有技术优势和竞争力的产品。

6.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就是要在新赛场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一些赛场建设,从而使我们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7.有了创新的沃土,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中车一直有这样的理念,只有人人都是创新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企业才有浓厚的创造发明的创新氛围。

8.必须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和行业发展中,坚持企业发展与行业发展、国家发展的统一;必须主动积极承担技术创新主体责任,坚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统一;必须以自主研发为基础,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统一。

9.环保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底线、红线。

10.高铁和中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11.中国高铁快速发展改变了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轨迹与命运;改变了人们出行习惯和生活方式;拉动了轨道交通装备相关产业链发展;带动了国家基础工业能力提升;促进了中车相关多元产业发展。

11.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中车将秉持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发展使命,围绕全球行业引领、国企改革先锋、高端装备典范、走向世界名片,坚定不移向“双打造一培育”目标迈进。

【责任编辑:宋词】
网页版|英文版|邮箱|国资小新|国资报告

网站管理: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

运行维护: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技术支持: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办公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 邮编:100053

网站标识码bm27000004

京ICP备050521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200016号